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区校融合 | "区校融合"下的"亚蒙模式"

2020-12-22 09:23: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胡润田

引言:中国肉牛价格在充斥着"博弈"与"竞争"的大环境中震荡上行,究其原因——其根源还是牛源短缺造成的。加之又经历了2019年与2020年连续两年的过度加剧消耗,目前,肉牛产业链条需要处理更多环节的衔接问题。

陕西铜川市红土镇崾先村,距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大)150公里之处,"打造中国肉牛行业标准制定者"一行标语在空旷的亚蒙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蒙牧业)厂区显得尤为醒目。

这里是亚蒙牧业投资1.47亿元、占地400余亩布局的铜川市印台区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基地,旨在全力打造陕西肉牛产业品牌化运营项目。

这个项目具有不少的优势,既是西农大在铜川设立的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重点支持的肉牛产业化示范基地,也是当地政府创业孵化、科普示范基地。

对于亚蒙牧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被视为公司"今后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目标正是亚蒙牧业厂区标语所示的要"打造中国肉牛行业标准制定者"。

陕西省肉牛产业体系座谈会在铜川召开。(资料图)

校地融合,促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肉牛价格在充斥着"博弈"与"竞争"的大环境中持续上行,

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是,国内对牛肉产品消费需求的大幅攀升,国内肉牛市场已供不应求,究其原因——其根源还是牛源短缺造成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8月8日,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在铜川市亚蒙牧业挂牌成立,标志着铜川肉牛产业发展以"高校+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模式迈上了新台阶。目前,铜川市牛存栏1.41万头(其中奶牛0.56万头),同比增长6.1%。

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成立,集合了全产体系的科技力量,以发展铜川市乃至陕西省的肉牛产业为己任,力争建成"产学研"紧密结合、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共享的孵化平台,为铜川市和陕西省的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撑。

2014年之今,铜川先后与国家肉牛改良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等机构深度合作,在品种改良、阶段性饲料配方、高效育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亚蒙农牧公司调研。(2020年8月8日摄)

校企协作,打造创新"智核"

作为陕西肉牛产业品牌化运营项目的实施主体,"十四五"期间,亚蒙牧业将推广以"融资租赁+合伙制"组织方式,落实"分户饲养、集中育肥、培育品牌、统一营销"发展模式,建立健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

亚蒙牧业负责人胡铜发表示:"这些年虽然一直在探讨肉牛养殖效益为什么低下?最后得出结论,一是缺乏有效的品质管理体系,二是缺乏科学化的繁育体系。"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生产方式总体落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胡建宏谈到,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目前不少从业者还是传统思想,认为养牛嘛,很简单,其实不然。

肉牛产业一直是畜牧业的短板。肉牛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养殖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胡建宏建议首先要依托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和人才优势,带领养殖户养好牛,为大家提供好技术服务。

胡铜发认为,在引入肉牛产业体系的肉牛管理及繁育等先进技术并进行转化后,亚蒙牧业肉牛养殖全产业链迎来了快速稳健发展阶段。

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亚蒙农牧公司调研。(2020年8月8日摄)

"亚蒙模式",探索发展可行之路

以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基本路径;

以生产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为基本导向;

以"融资租赁+合伙制"为基本运营模式,大力实施"一企带百企,百企帮百村"乡村产业振兴计划……

在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下,亚蒙牧业将严格执行母牛品种、冻精、技术、配方饲料、品牌、销售"六统一标准",发展肉牛产业,使其真正成为中国肉牛行业的领跑者。

亚蒙牧业厂区

如今,亚蒙牧业已从一个传统农业企业转变成一个以科技为主导,集群化发展、标准化复制、品牌化运营的现代化全产业链农业企业。在即将步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它将带领地方群众一起发展高质量肉牛产业。

胡建宏说,完善肉牛生态产业化链条,优化肉牛品种,创新肉牛科学养殖发展模式,实施集约化育肥养殖,精细化产品分割加工,着力推进牛肉产品深精加工,提高附加值,创新营销模式,引领消费,必将是今后我国肉牛加工企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位于铜川市红土镇的亚蒙牧业肉牛养殖基地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