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念好"牛字经" 培育"牛经济"

——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破解传统养殖方式,探索肉牛生态养殖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0-12-22 09:35: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胡润田

引言:

害怕牛源不足,从外地引进数百头纯种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确保品质可靠;

担心牛生疫病,成立陕西肉牛产业体系并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募专业人才,组成专业技术指导团队,集中为农户答疑解惑、免费教学;

觉得饲养成本高,企业通过入股分红、代养合作等模式,让利农户,让农户养殖更有信心;

收购环节,企业又会以每斤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回,运送至专业屠宰场进行安全处理;

……

从养殖到销售,不仅解决后顾之忧,还能切实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冬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12月20日上午,在陕西永寿县甘井镇五星村,村民张玲玲正挥动着大扫把,把混合着饲料和草的牛食扫到食槽里。

对于张玲玲来说,这些牛就像自己"孩子",生怕有个感冒发烧,照顾好它们就是自己的头等大事。"我是靠养牛脱的贫,也想靠它们奔小康,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好。"

张玲玲怎么也不会想到,通过养牛,她在短短几年年的时间内,从一个外出打工的漂泊者变成了开着小轿车的养牛大户。

从2006年的9头牛,发展到现在的90头,张玲玲尝到了养殖肉牛的甜头。由于管理经验足,目前每头牛的纯利润都在3000--4000元左右。如今,她成立了以养牛为主营业务的永寿黑牛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形式,念起了"牛字经"。

生态养牛 越养越"牛"

永寿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是牧草的良好生长区域,经陕西省肉牛体系专家论证可进行大面积种植。

"1头肉牛生长周期内需要5亩的草料供应,一个500头规模的养殖场可带动牧草种植2000余亩,这样就可以带动50户农民参与其中。"永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兽医师董建平介绍,永寿县牧草资源丰富,这里大量的作物秸秆通过肉牛喂养,解决了人畜争粮的矛盾。

为进一步扩大肉牛养殖饲料来源和渠道,永寿县鸿运达种养联合社负责人尚红文引进并成功种植牧草燕麦,探索适合永寿县贫困户参与的家庭牧场式养殖模式,做到种养结合,突出生态养殖,循环利用,为肉牛等节粮性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县草坡积面32万亩,人工种植牧草(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等)1.5万亩。而通过"肉牛养殖+牧草种植+青贮玉米"的模式,带动了生态养殖、循环经济和屠宰、深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董建平说,丰富而廉价的牧草,无不体现着以饲草饲料资源优势支撑肉牛业发展,以肉牛生产优势催化饲草饲料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优势叠加效应。

念好"牛字经",种上"金草草"一场生态产业化的农业变革正在永寿县徐徐展开。

"与牛为伍"干劲十足

走进永寿县甘井镇红崖村刚刚种养合作社的养牛场,负责人王刚刚正仔细观察每头牛的状态,清理牛栏,忙碌不已……因为投入了大量心血,他经常都在这里盯着。

王刚刚(左一)介绍肉牛养殖情况

"你看这是今年2月份的牛犊,现在估摸着有七百斤左右,按照现在的育肥进度,再有三个月就可以出栏了",王刚刚说,由于基本吃牧草和秸秆长大,这样的肉牛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上价格也在走高。

这批肉牛不断地发展壮大也让他信心满满,他在谋划着继续完善自己的养牛产业,让养牛效益达到最大化。

王刚刚一边说着话,手里的活也没有停下。每天夜里,他都守在牛棚,早上起来喂牛、打扫牛圈、给牛打针做防疫、自己垒新牛圈。一刻也不闲着的生活,他觉得很充实,很有奔头。

王刚刚养牛已经有5个年头,是远近闻名的养牛能手。在永寿县,像王刚刚一样从事肉牛养殖的农户还有很多。目前,永寿县规模牛场已发展到30个,全县牛存栏达到5.8万头,年出栏4.6万头。

科技助力,凸显链条优势

经历优胜劣汰的洗牌之后,中国肉牛养殖业正逐渐向真正的精细化模式过渡,未来的发展模式必将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优质的产品,由优质的原料作保证。在陕西肉牛体系专家的指导下,永寿县在养殖源头实行"统一育肥标准、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从根本上保证牛肉的品质优势。

同时,通过指导当地利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肉牛育肥基地,保证了优质牛源。

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在永寿正式启动运营

今年8月,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在永寿正式启动运营,按照"首席专家 +岗位专家+重点试验示范站(基地)+技术团队+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高素质农民"模式,有力促进了陕西省肉牛产业的提质增效。

永寿县顶乐集团公司一家集肉牛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的综合性农牧公司。顶乐集团项目办负责人董阳佳说,通过"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以公司为纽带,带动群众走产业化道路。农户以入股分红或领养、放养、托养、寄养等多种方式,参与肉牛标准化养殖。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