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陇县: 全面“嵌入”产业链 拓宽群众致富路

2020-12-23 10:26:16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六盘山扶贫片区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85户76284人、贫困村75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陇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和根本路径,认真贯彻中央产业扶贫部署和省市要求,通过推行“菜单式”扶贫、“双百”产业扶贫基地、打造特色产业板块、发展集体经济等有效途径,将贫困群众牢牢“嵌入”产业增收链条,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18年历史性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解决。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581元增长到2019年的11999元,增幅位居全市前三;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5190元增加到2019年的9877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从成立初期的1318万元增长至当前的2701万元。

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数据显示,建档立卡以来,全县享受自主发展产业补助、经营主体带动、技术指导服务等产业帮扶政策的贫困户占比均处于全市前列。2020年9月,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在陇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后指出:产业扶贫扎实有效,带贫益贫效果明显。陇县是这几年来对陕西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最有特色、最有成效的县。

推行“菜单式”项目 发展到户产业

陇县依托核桃、烤烟、苹果“老三篇”产业,羊乳、中蜂、食用菌“新三篇”产业,精心编制“菜单式”产业目录和补助标准,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种植、养殖等产业菜单,按照“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部门上菜、考核评菜”流程。

从2016年开始,已组织落实贫困户五轮点菜,嵌入15826户贫困户,补助资金12615.6万元。成立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整合4支专家技术团队104名技术员,实现“一个电话,专家上门”,解决技术难题。坚持长短产业结合原则,不断扩大调整菜单项目范围,促进大产业与小家庭精准对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融合,贫困群众户均落实产业项目2个以上,实现到户产业全覆盖。

打造“双百”基地培育新型主体

依托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用工、托养代管等联结机制,聚力打造“双百”产业扶贫基地(即建设100个产业扶贫基地,每个基地带动100户贫困户),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让贫困户“抱团”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全县建成嵌入式"双百"产业扶贫基地106个,其中养殖基地34 个、果业基地 26个、种植基地25个,旅游、电商、光伏等基地 21个,成为了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双百”基地通过入股分红、托养代管、土地流转、园区带动、能人帮带等联结机制,嵌入1.2万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推动全县产业扶贫迈上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壮大特色产业板块 延链补链强

陇县抢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按照全省“3+X”特色农业发展布局,持续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大会战,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嵌强力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以和氏、小羊妙可两家乳品龙头企业为引领,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分户扩群、规模产奶、智能加工”思路,全县建成奶山羊规模场159个,奶山羊从2015年的8.7万只增长至47.1万只,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达46.5亿元。

通过入股分红、饲草收购、基地务工、鲜乳收购等途径全产业链嵌入贫困户4861户。2020年获国家级现代农业(奶山羊)产业园,又被确定为国家级奶山羊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以陕果集团为引领,通过土地流转、果园托管等途径,带动全县种植苹果9万亩,“YANDI”牌苹果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陇州苹果”入选全国名优农特产品名录,盛源果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全省仅有16家企业获得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是宝鸡市唯一一家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

以“中国核桃之乡”和“陇州核桃”地理标志为引领,通过基地务工、技术培训、帮产帮销等途径,带动栽植核桃56万亩,年产量2万吨;以建设“陕西优质烤烟强县”为引领,通过技术服务、适当补贴等途径,带动种植烤烟3万亩,年产量5万担;以打造中国西部食用菌之乡为引领,通过“借袋还菇”、资金入股、园区务工等途径,带动种植食用菌3100万袋,产值2.4亿元,“借袋还菇”模式入选全国食用菌产业扶贫十大模式;以打造“桃园蜜谷”和“花园蜂谷”为引领,通过分户扩繁、托养代管等途径,带动养蜂6.1万箱,“老帐人”牌土蜂蜜荣获中国首届蜂博览会金奖殊荣,陇县被德国BCS有机认证公司认定为“欧盟有机认证养蜂基地”。

同时,大力推进新兴业态产业发展,61个光伏扶贫电站嵌入贫困户4732户,旅游扶贫嵌入贫困户4600户,建成镇村电商服务站(点)90个,生态、就业扶贫有序推进,形成了“6+5”(“6”即奶山羊、苹果、核桃、烤烟、食用菌、中蜂六大特色产业板块,“5”即光伏、旅游、电商、生态、就业五大新兴业态)特色产业板块,切实将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融入大产业。

深化农村产权改革 发展集体经济

陇县以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为动力,按照“碗好不如面好”的思路,创新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县104个行政村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共清查集体资产5.65亿元,其中,货币资金5586万元,经营性资产1.173亿元,非经营性资产4.453亿元;资源性资产134.45万亩。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3.02万人,发放股权证5.3万本,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104个。各村采取入股联营、合作开发、村企联营3种发展机制,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以资金、技术、场地等形式与村集体进行联营联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全县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实施以六大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扶贫项目281个,财政投资34400.17万元,其中,实施奶山羊项目28个,财政投资2275.33万元;实施苹果项目29个,财政投资8537.02万元;实施核桃项目16个,财政投资915.5万元;实施烤烟项目30个,财政投资2143.3万元;实施食用菌项目33个,财政投资6965.17万元;实施中蜂项目20个,财政投资1130.91万元;实施其他类产业项目125个,财政投资9819.24万元,75个贫困村全部有了产业项目,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分红1159.75万元,受益贫困群众52301户次。

陇县通过全面推行“嵌入”产业扶贫,建立起了稳定长效的增收机制,推进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了贫困群众传统思维和行为习惯,让农民变产业工人、变持股股东、变职业农民,实现了发展产业、塑造农民、脱贫攻坚三者互促共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