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大荔坊镇村:红薯粉条成为致富"干货"

2020-12-24 10:58:39   

通讯员 党宇杰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玉龙

"你不要看着好像简单,这配料多少、水多少、粉多少,那都是有讲究的,这都是直接能影响粉条质量的关键。"说起粉条的制作,73岁的孟庆海老人颇为严肃。

他曾是大荔县段家镇坊镇村的贫困户,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荔县段家镇结合坊镇村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实施段家镇坊镇村粉条加工扶贫产业项目,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村上的粉条厂建成后,有着多年打粉条经验的孟庆海被安排到了厂子工作。由于粉条制作对每一道工序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即使经验丰富的孟庆海也丝毫不敢马虎,也正是如此,他每天可以拿到150元的高工资,从此脱贫摘帽。

工人正在晾晒粉条

"我们村子世代种植红薯,村民也都有打粉条的手艺!"坊镇村村支部书记韩相生说,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种植其他农作物都收效甚微,只有红薯抗逆性强、耐旱耐贫瘠、病虫害较少,适应当地的环境,也造就了村民纯手工打造红薯粉条的手艺,并且世代相传。

"原来我们都是在自己家里加工红薯粉条,虽然粉条质量没问题,但就是卖不上好价钱!"孟庆海感慨地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手工操作已经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粉条厂的建成为坊镇村粉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出康庄大道。

占地12亩的厂区内建有沉淀坑、洗粉池、各种打粉设备、沉淀设备、粉条加工设备、冷库、新修机井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我们这粉条质量好、口感好、产量也好,根本就不愁销。"刘波夫妇是粉条厂的负责人,说起自家厂子生产的粉条,妻子苏芬满脸自豪。

据了解,段家镇坊镇村粉条加工扶贫产业项目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原则,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大社+厂长+产业+贫困户"经营发展模式。项目投产后,每一生产季可加工粉条9万公斤,实现销售额144万元,净利润17.6万元,带动贫困户154户568人增收。同时,项目每年可直接吸纳就业15人,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入园务工,间接吸纳种植、养殖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00多人,提高了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化发展。

粉条加工坊里,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将收购来的红薯冲洗、打粉、沉淀、摇包、晾晒,个个干劲十足……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