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5:30:36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实习记者 谷幸
栽种育苗、收获蔬果、清理田地……冬日寒风凛冽,万物蛰伏,正是土地的休眠期,而在陕西杨凌的各个设施大棚里,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忙景象。
12月19日,正值隆冬时节,记者来到杨凌揉谷产业路上看到,在一座温室大棚内,三三两两的劳动者在田间地头忙碌,有的大棚农作物售卖完毕,农户们开始整理田地;有的在换新一轮的树苗,植入田间……
图为温室大棚内王芳棉正将金生装入盆中
冬闲人不闲。在树苗棚内,一垄一垄的农田被分割的整整齐齐,70岁的王纺棉坐在自己的工作位置,忙的不亦乐乎,虽跟记者攀谈着,手上将树苗装盒的速度却没慢下来,她说:"装树苗的工作我已经干了八年,可以说非常熟练了,别看我年纪大,干一天活下来,都比年轻人干的多。我现在正在装的树苗是金生,一天能够装3000多个,一个月下来也能拿到2000多的工资。"
而在距离王纺绵忙碌的大棚不远处,59岁的王爱芳边摘着莲花白边对记者说道:"眼看着春节越来越近,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最近我们也特别忙。现在,大棚里的莲花白已经卖完,只剩下一些卖相不好的菜,需要挑拣着摘出来。"为保证下一季度重新播撒的莲花白菜种茁壮生长,卖出好价钱,棚内的土地也需要王爱芳重新翻土施肥。
图为农户王爱芳正在菜棚里清理已经采收完的蔬菜
每年冬季,正是土地休眠期,而在杨凌的大地上,四季有活干,月月有钱赚,已然成为常态,而这也正为"农科城"绘制了一幅别样的冬日农忙景象。
离开大棚,走在杨凌揉谷产业路上,农户们忙碌的同时不乏欢声笑语,她们忙碌的背影正诠释着农户们对新时代、新农业的美好愿景。近年来,杨凌的设施农业大棚建设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让农业生产摆脱农时的限制,不仅能极大的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同时也保障农民冬季就业增收,迈向幸福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