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王三红:追香逐蜜成就“甜蜜事业”

2020-12-25 16:31:52   

王三红(右二)在向蜂农传授养蜂技术(资料图片)

“镇日追香采粉忙,穿花粘蕊酿琼浆。弱躯负玉飞黄箭,薄翅乘风跃翠岗。无计行程迢递远,安知微命不寻常。一生奉献何图报,甘赋人间老少康。”王三红的赤子情怀,就如同这蜜蜂般无私奉献,负重前行。

2008年,王三红创办了沁水县圣康蜂业有限公司,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不断锐意创新,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养蜂产业,将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闯出一条特色扶贫之路。

变观念、创品牌,敢为人先的开拓者

“养一箱蜂,胜种一亩田”,曾是沁水农民的致富宝。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传统养蜂方式生产的“非成熟”蜂蜜,由于口感差、营养价值低而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加之上世纪80年代各种抗生素等兽药的滥用,致使蜂蜜产品质量成为制约全国养蜂业发展的瓶颈。

为切实解决蜂产品质量的难题,2014年,王三红带领圣康公司,大胆探索蜜蜂养殖及标准化生产新技术,自筹资金在郑庄、端氏两镇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5个“成熟蜜”标准化示范场,制定了《蜜蜂标准化饲养技术规范》《成熟蜜生产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在全国首开推广规模化养蜂、标准化生产技术,为转变养蜂及蜂产品生产方式,开展成熟蜜生产、促进养蜂业良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5年以来,王三红出资100余万元,免费供应沁水蜂农生产所需的巢蜜盒、脾蜜框等专用设备,为转变养蜂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6年,圣康公司成为“全国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成熟蜜基地试点”。

2017年,在圣康公司的带动下,沁水县近四万箱蜂群转变了生产方式,成为全国最大的成熟蜜示范基地,生产的巢蜜、脾蜜每吨收购价达3.5万元,是“非成熟蜜”价格的3倍多,每吨增收2.5万元。当年,因蜜源受灾导致蜂蜜产量下降60%,蜂农减产不减收,仅成熟蜂蜜一项就为全县蜂农增收1000万元以上。

帮贫户、惠民生,带农共富的实干家

为带动广大农民依托养蜂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王三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与全县600余户蜂农签订了巢蜜、脾蜜、成熟蜜生产合同,并对所有蜂农及贫困户实施 “一低、一高、三免费、五统一”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王三红为农民点亮了一盏靠养蜂脱贫致富的明灯。年产订单巢蜜20万盒,脾蜜10万框,成熟蜜500余吨,使全县蜂农年均增收500余万元。为帮助40余户贫困户发展养蜂产业,他免费为每户发放了价值2000余元的巢蜜盒等物资,使贫困户当年实现养蜂增收;带动67户非养蜂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元。为此,他被沁水县委县政府授予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拓市场、求突破,思想解放的弄潮儿

养蜂产业发展起来了,蜂产品质量提高了,市场开拓就成为圣康公司的重中之重。随着外部市场的不断变化,传统销售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王三红坦言:“传统销售模式成本高、效率低,市场、客户会随着行业的激烈竞争逐步被对手挖走。”

近年来,电商大行其道,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衣、食、行等方面的便利,圣康公司也被这种新的销售模式所吸引。为改变传统单一的销售模式,王三红在2012年就设立自己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2015年正式投入100万元,开通了“沁河浪花”蜂产品旗舰店,网店当年实现销售收入60余万元,到2017年,沁河浪花旗舰店网店销售收入达500余万元。

目前,圣康公司已逐步形成蜂产品终端消费者、门店、经销商多渠道发展的市场销售模式,并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加快对传统产业链改造,同时注重发挥线下已有的优势,通过产业链协作,推动品牌影响;建立高效的线上线下融合体系,推动整体销量的增加,实现迭代发展。圣康公司的拳头产品 “沁河浪花”蜂巢蜜销量排名全国第一,并打入国际市场,获得亚洲养蜂大会金奖和世界养蜂大会银奖,“刺槐蜂蜜”获得中国农产品博览会金奖,“沁水蜂蜜”成为了晋城市首个地理标志产品。

郭建芳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