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找准着力点 建好数字乡村

2021-01-06 09:08:45   

“黑里俏”变身“芯片鱼”,手机一扫,每条鱼都能追根溯源;打开“江夏智慧旅游”公众号,湖北武汉江夏区的乡村旅游路线尽在掌握;“数字大脑”在线远程实时监测涉农村居、垃圾中转站、规模养殖场等,秸秆焚烧、城乡公共空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难题得到破解……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农业产业强了,农民口袋富了,农村面貌新了。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释放其发展效应,农业农村发展转型升级动能更加强劲,数字乡村发展也将再上新台阶,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向新的阶段。

信息基建根深叶茂

“我们村有4G网啦!”2020年6月,地处偏远的陕西省宜君县彭镇辗子河村通了移动4G网络,村党支部书记张俊倡在自家院子里接通了多年来第一通不用到处找信号的电话,上网课的孩子告别了跑到山上找信号的日子。

顺应时代所需,回应群众所盼。“十三五”以来,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不断完善信息终端服务供给,加速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有效补齐农业农村网络发展短板。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8%,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1.39亿户,乡村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乡村智慧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对农村地区电商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加强。乡村电网、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不断加快。数据资源采集体系逐步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数据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以及信息技术产业为乡村产业数字化、农业经营和服务数字化、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奠定下良好基础。“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将推动把数字乡村基础设施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设计,推进农村信息服务设施与资源整合利用,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模式。乡村,正成为新基建的热土;信息高速公路,将在沃野田畴上铺展开来。

智慧农业节本增效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正在全面赋能农业细分行业。种植数据开放共享、养殖技术线上指导、产销双方线上对接、农机作业数字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农机装备、农垦全面深度融合应用。

有“智慧”的农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省时省力省钱,也为农业增效、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契机。山西隰县8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玉露香梨,近年来,当地构建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玉露香梨溯源体系,对“隰县玉露香梨”品牌防伪追溯标识统一管理。隰县玉露香梨实现了优质优价,品牌得以打响,单品价格由原来的2.5元/斤增加到4.5元/斤。

未来的农业将会是什么样?或许我们能从《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窥到端倪——种植业信息化、畜牧业智能化、渔业智慧化、种业数字化、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农业人工智能加快研发应用……“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部将谋划推动智慧农业工程,将成熟的智慧农业产品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迅速扩大智慧农业产品应用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培育壮大我国智慧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有“数”,管理有“据”,触手可及。

新业态增添新活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了人们出游的脚步,却阻挡不了大家想要欣赏美的心。乡村休闲旅游“云观赏”“云体验”“云购物”等线上体验、“云主播”“云锁客”“云认养”等线上活动纷至沓来。

站在“云端”的乡村旅游为从业者带来了新机遇,也推动了数字乡村的建设。全国109个乡村旅游监测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底,乡村旅游点具备无线网络覆盖占比为86.2%,同比增长4.1%;乡村旅游经营户拥有在线支付及预订系统的占比为80.4%,同比增长7.1%。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了“数字文旅”“智慧旅游”等新型服务模式。

不只是乡村旅游,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在110个县(市)开展试点,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农村电商、农村创业创新、乡村共享经济等也乘上数字化快车,为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补充着新鲜血液。

陕西柞水建起了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组建农产品电商物流服务团队,专门服务电商原产地客户发货;上海浦东整合了地产农产品资源,架起了地产农产品与市民之间的桥梁;浙江龙游溪口镇的“共享食堂”,居民、游客都可以进来就餐,实现了可持续使用。

农业农村部将以农产品出村进城为引领,带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和农村创业创新。围绕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布局,拓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服务功能,带动发展农村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

应用新技术,培育新农民,创业创新“奥利给”!

数据信息服务乡村

山东日照车家村村口,工作了快40年的大喇叭“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村民手机上的“钉钉”。村务透明了,村民对村干部也更信任了。

浙江德清县康乾街道秋北村里,往来的公交班次增加了。“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实时客流,为交通运管部门调度车辆提供了直观依据。

在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夹信子村,冷链企业进村建起了鲜食玉米冷库。三农基础大数据服务平台分析,该村黏甜玉米占九成,这为冷链企业捕捉了商机,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信息服务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落脚点。“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部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共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42.4万个,累计培训信息员106.3万人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服务1.1亿人次,开展便民服务3.1亿人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42.1亿元。

“十四五”期间,为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不断创新运营模式,丰富益农信息社服务内容,推动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延伸,探索益农信息社信息采集“传感器”作用,实现信息直报。

数字乡村,未来已来! 

赵宇恒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