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1:09:35
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韵味,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自然风光,再到“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鸟不惊”的安静恬淡,走进广西钦州市乡村,一幅美丽的生态宜居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钦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开展“美丽村屯”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日常管理,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村容村貌提升和“美丽钦州·幸福乡村”等农村改革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
钦州市灵山县三海街道梓木塘村干净整洁的入村道路。 黎坚 摄
生态宜居让农村美起来
近日,走进灵山县三海街道梓木塘村,只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乡村文化墙图文并茂,鱼塘碧波荡漾,水欢鱼跃,上个世纪旧民宅的楹联、墙体经过修葺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梓木塘村抓住“生态”和“宜居”两个关键点,充分挖掘本村历史文化底蕴,将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与本村特色元素相融合,把留住乡愁、红色革命、美丽乡村等画卷逐一描在笔端绘在墙上,以提升乡村文化氛围,调动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同时,该村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通过开展“清洁乡村”星级文明户评比、“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化被动为主动,形成长效机制。目前,该村实现了入村有景观路,村内有微菜园、微公园的目标,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生活真正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我们三海街道以岭南文化为底蕴,以壮大荔枝产业为目标,打造了以梓木塘村为代表的徽派风格村落、以头步江、格木突为核心的示范带,将龙武荔枝特色农业片区1000多亩的荔枝贯穿其中,打响了灵山荔枝品牌,增加了群众收入。”灵山县三海街道办事处主任施敏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灵山县扎实推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初步形成“县有示范带、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美丽村屯”示范村建设格局。2020年,全县完成建设示范带4条,完成建设基本整治型村庄200个、设施完善型村庄29个、精品示范型村庄18个。
修复传统民居 赓续红色精神
冬日里的贵台镇那疋村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古色古香的民居群坐落在青山绿水间,一幅幅红色革命主题文化墙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抬头仰望间,一屋一墙一山水,一步一景一幅画。
贵台镇那疋村是革命老区和壮族聚集区,保留有丰富的红色革命题材,是70年代30多名知青在这里插队留下的。墙壁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等大幅语录映画以及毛泽东语录,诉说着那疋村与众不同的红色气息。
近年来,那疋村以美丽村屯建设为契机,以红色故事为主题,挖掘和打造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发动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参与建设,仅用2个多月时间,整个村貌焕然一新。昔日“脏乱差”小村庄,如今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村”。走在村里,每一个转角处,生动形象的精美画面都能给人带来惊喜。
“在创建美丽村屯过程中,我们组织了290多名群众参与美丽乡村环境整治、捐款捐物,共筹集捐款20多万元,群众捐献青砖3万多块、旧物品一批以及让出5亩菜地、宅基地。”贵台镇百美村委支书梁显茂说道。
贵台镇那疋村昔日“脏乱差”小村庄,如今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村。 徐洁 摄
据了解,目前那疋村有保存较好的青砖瓦房85栋,其中百年老宅13栋。村中有鲜明的红色文化元素,青砖瓦房大多书刻有毛主席语录和对联。
近年来,钦北区借助示范村优美景色、民俗壮乡风情等资源优势,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有序推进“美丽村屯”示范建设。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形成“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做法经验,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钦北区坚持规划先行,根据各村屯的地形地貌、现状资源,在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的同时,采取‘四个整合’措施,以点带面,通过示范引领,有序推进‘美丽村屯’示范建设,建成了一批富有内涵、各具特色的美丽小村庄,留住了愁,留住了乡亲,使美丽村屯建设沿着‘强产业、百姓富、环境美’方向稳步前行。”钦北区副区长黄荡开说。作者:王家增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