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双喜临门的双喜村

2021-01-08 14:09:39   

2020年12月23日,白河县宋家镇双喜村村民周贤春在新家里摆好了满满一大桌菜,静静等待着他的客人。“呦,老周今天把大肘子都端上来了,看来是有什么喜事。”客人黄从高掀开厚厚的门帘,坐到桌前与周贤春闲聊起来。“住进新家、就近增收,这就是我的喜事。今天做这一桌菜,就是为了好好感谢一下你。”周贤春说。

黄从高是白河县歌风春燕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贤春平日里去茶园务工,得到了黄从高的许多帮助。“以前我去外地打工,离家远不说,收入也不高。现在我年龄大了干不动重活,就去村里的茶园内给茶树松土、施肥。去年我跟妻子的各项收入加起来能达到4万元。”

说完,周贤春走出屋外,用手指向远方:群山苍莽,山间仍有点点未消融的积雪,羊肠小道将山坡上的几户土坯房连接起来;山下是一条新修成的沥青路,不时有村民骑着摩托车经过沥青路回到家中。

“近年来村里有两件喜事:一是乔迁之喜,大家已就近搬到了安置点;二是兴业之喜,村里的茶产业蓬勃发展,大家可以就近增收。”周贤春说,以前的双喜村交通不便,村民大多都住在山上,通过村中的一条土路出行,下雨时裤子上满是泥点。“现在山上的土坯房里都不住人了,我在2018年就搬进了新家,再也不用拿洗脸盆和桶来接从房顶漏下来的雨水。”

与从小就在双喜村长大的周贤春不同,作为一个嫁到双喜村的湖北媳妇,薛亚敏的感受更加深刻:“刚嫁过来时我们一家人都住在山坡上的土坯房里,下雨时根本不敢睡觉,害怕会有地质灾害。现在住进新家后,全家人睡觉都踏实多了,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说完,薛亚敏介绍起自己的新家:屋内窗明几净,洁白的墙壁搭配地上新铺的瓷砖,与以前的土坯房大不一样。在她脚边,取暖的电炉子烧得红通通的,让人倍感温暖。

“现在丈夫去外地打工,我在家操持家务,把老人孩子照顾好。在每年茶叶的采收时节我还能去茶园里务工。这样既能照顾好家人,又能多一份收入。”薛亚敏说。

周贤春和薛亚敏是双喜村众多脱贫群众的缩影。搬进新家、就近就业增收已成为当地群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截至目前,双喜村2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整村完成脱贫摘帽。

“双喜村以山坡梯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25亩,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就成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办法。”黄从高说,目前双喜村村民人均有3亩茶园,加工好的成品茶叶主要销往西安、济南等地。“茶产业的产业链条比较长,能有效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茶园、茶叶加工厂和以茶叶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业让更多和周贤春情况类似的村民能嵌入到产业链中,真正发挥茶产业的带贫益贫作用。2019年就有1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在白河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驻双喜村第一书记陈恒看来,要以茶产业作为全村的主要产业,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作为白河县人大结对帮扶的深度贫困村,双喜村的交通、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村里都是坑洼不平的石头路,乡亲们家中很少有自来水,居民的生活质量不高。现在我们已为双喜村争取到54个项目并注入集体资金150万元,同时积极引导茶叶企业优先收购贫困群众的鲜茶叶,帮助群众增加收入。”陈恒说,未来要进一步促进双喜村4家龙头企业发展,更好发挥企业的带贫益贫作用。

“当前,双喜村仍存在持续稳定增收基础不强、基础设施防灾标准不高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巩固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果,稳定提升脱贫户的收入水平,增强脱贫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白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双喜村脱贫攻坚总队长何益新说。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