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岁末年初,“凌警官”提醒您防防防防防!

2021-01-11 09:44:39   

岁末年初

正是市民消费购物的高峰

也是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

各类诈骗案件频发

诈骗分子为了“冲业绩”

不断更新技术手段

翻新各类套路

 

据示范区公安局警情通报,仅2020年12月,杨凌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起,损失69万余元。其中刷单类7起,占比26.9%,投资理财类9起,占比34.6%,贷款类6起,占比23.1%,其他类4起,占比15.4%。受害群体中自由职业11人,占比42.3%,在校学生10人,占比38.5%,公司职员3人,占比11.5%,个体工商户2人,占比7.7%。

事例1:虚假贷款,诱导转账

2020年12月中旬,杨凌一公司职工谢某在“摇钱树”手机APP贷款50000元,提现时客服称其银行卡与身份证信息不符,贷款被冻结,让其下载“如流”APP并加客服专员小李为好友。小李称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照片并缴纳15000元的解冻金即可提现,谢某提供相应照片并缴纳解冻金,提现时小李又称因操作超时,银监会将贷款二次冻结,需缴纳100000元解冻金,谢某再次缴纳解冻金后仍无法提现,APP提示其信用流水不足89分,需缴纳58360元提升流水后方可将222600元一次性提现。谢某发现被骗遂报警,损失共计115000元。

虚假贷款类案件,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后冒充银行、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被害人,获取被害人信息。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解冻金、刷流水、提高信誉度等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

事例2:假扮“领导”,寻觅猎物

2020年12月中旬,杨凌一高校教师张某收到自称院领导王某加其QQ好友的消息,该“王”称在陪政府领导检查工作,亲戚急需38万元周转资金,其先将钱转给张某,由张某代转给其亲戚。“王某”向张某发送一张转款截图,称该笔资金24小时即可到账,并让张某先将钱转给其亲戚。张某相信后,先后五次向对方提供账户转账共计19万元,后张某电话联系王某本人时发现被骗。

该类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工具等方式,冒充被害人的领导、公司老板、上级管理者身份,已与其他公司合作伙伴签合同、送礼、遇事急需用钱等事情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现在电信诈骗种类很多

网络刷单、网络贷款、

微信交友、冒充公检法

……

让人防不胜防

在此,“凌警官”提醒广大老百姓

切勿轻信陌生人

切勿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

验证码、密码等信息提供给陌生人

遇到电信诈骗

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