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甘薯人齐聚盛会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2021-01-21 09:58:23    董豪杰

从果腹的粮食到品味的美食,甘薯集健康、美味、保健于一体的特殊功效,日益成为家庭消费的“常见物”,满足着广大消费者的味蕾。

2020中国甘薯产业博览会在郑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甘薯种植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科研单位等代表近万人参会,从种薯种苗、优良品种、种植机械到加工产品,博览会上“一网打尽”。

行业平台助力产业发展

甘薯产业迅速发展的动力在哪里?“甘薯品种、加工产品的新特点赋予‘拯救了一代人的甘薯’以新内涵。”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介绍说,甘薯素有“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的超高产特性,甘薯种植几乎无地不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使在丘陵旱薄地,也能够达到3000公斤的亩产量,粉条、粉丝、薯干等加工产品,不断丰富着餐桌。

“博览会作为科企对接、科企融合的典范,希望这个平台能够让科研工作者、企业、薯农都从中受益。”马代夫说,期待科研工作者能从博览会上发现产业痛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科研方向,产业参与者积极调整生产布局,薯农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经济效益。

甘薯大省河南的产业强路

河南作为甘薯大省,在北方薯区占有重要地位。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易玉林介绍说,河南省甘薯种植面积常年在400万亩以上,亩均产超过2000公斤,年总产在800万吨以上。

“河南省选育的甘薯品种‘商薯19’享誉大江南北,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提及河南省甘薯科技成果,易玉林说,从种植面积上看,‘商薯19’在河南的种植面积约占到甘薯种植总面积的60%。

与此同时,河南省甘薯产业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地方甘薯品牌。

针对河南省甘薯产业发展,与会的多位专家也纷纷“支招”。马代夫认为,目前全国的甘薯产业正朝着优质、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但脱毒种薯种苗、机械化、加工等方面依然存在“卡脖子”问题。

河南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洛阳农林科学院王自力研究员则认为,河南省甘薯产业多样化的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极具特色。从产业参与者来说,河南省薯农的市场化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工企业的短缺也是河南省产业发展的短板。因此,科研机构应加快选育适应市场的优良品种,培育健康种薯种苗。从栽培管理上来说,要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开展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广大甘薯产业参与者也应重视提高科学素养、培育专业人员,在产业链的后端积极拓宽增值渠道,从而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增产、增收、增效。

薯农添喜事

本届博览会举办的薯农论坛上,薯农提问环节让众多参会者直呼不虚此行。就全国薯农最关心的种薯种苗选择问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漯河试验站站长、漯河市农科院张勇跃现场与参会者互动。

健康的种苗是甘薯病毒病防控的关键,张勇跃强烈建议薯农从科研院校或者大型公司购买,以保障产品的可靠性;在繁种过程中,要做好隔离;种薯要实现单收、单储;在育苗过程中,应挑选3年以上没有病毒病发生的田块作为苗床,确保种苗“无毒”。

博览会期间,琳琅满目的甘薯及加工产品让与会者大开眼界,同期举行的甘薯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薯农报名参加。兰考红薯协会会长张波早在半月前就已经做好准备,他介绍说,红薯是兰考发展的“新三宝”之一,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兰考红薯的优良特色,与全国薯农同台竞技,也是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