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农机 > 正文

抗灾保粮,吉林机收有门道

2021-01-22 15:11:08   

抗灾保粮,吉林机收有门道

公主岭周边县市农户来到朝阳坡镇文东家庭农场,了解倒伏农作物机械化收获情况。

“去年玉米其实质量挺好。”吉林省公主岭市东兴隆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的玉米完成收割时,负责人李振军随手掰下一根玉米,颗粒饱满、籽粒整齐。

吉林省发展玉米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公主岭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全国粮食调出大县,粮食总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玉米产量占当地粮食总产量的95%以上,据公主岭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去年当地普通玉米与鲜食玉米播种总面积达430.8万亩。

然而去年在玉米收获前夕,当地接连遭遇台风侵扰,彼时当地玉米已经进入蜡熟期,台风导致部分地区的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而且给常规的机械化收获带来了很大难度。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田间湿度较大,部分地块存在积水,机收难度大,导致去年秋收工作战线明显拉长。去年的玉米收获期,长春各级政府、粮农等各方积极应对玉米倒伏,适时收获降低损失,及时总结抗倒伏经验,齐心协力抗灾保粮。

保护性耕作让黑土地经得起风雨

“将近200公顷的玉米地,几场台风过去一没倒!”说起合作社的玉米情况,李振军很振奋,合作社玉米地里挺立的玉米与旁边普通农户种植地块上“盖被”的玉米形成鲜明对比。在他看来,这得益于良种的使用和耕作方式的改进:“我们用的‘富民985’,本身就根系发达,不会‘盖被’,卖给其他农户的种子种出来也都没出现倒伏,再加上这几年坚持改进耕作方式,植物气生根发达,情况好很多。”

李振军所说的改进耕作方式指的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自2015年合作社成立以来,东兴隆合作社连续五年进行40厘米的深翻作业,“现在耕层建立起来了,往后就不用年年翻了,现在可以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技术,覆盖两年,再深翻一年。”

“可以明显看出,实施黑土地项目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块在去年严峻的台风形势下,不仅抗倒伏,还保证了稳产增产。”公主岭市委书记李洪亮说。

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王超告诉记者,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或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抗旱能力,减少农机进地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

“以前为了保障粮食供给,化肥农药投入量比较大,透支了耕地资源。”王超说,土地变“薄”让产量有了隐忧,而保证和提升耕地质量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根本。

为加快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长春市每年都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2018年,长春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安排3700万元资金,在政策上形成强有力的拉动作用。2016年起,长春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建立100个100公顷以上的示范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在示范点和示范区多次召开现场会,抓典型、树标杆、重示范,以点带面,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公主岭市是产粮大县,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市肩负的重要使命。”李洪亮介绍,公主岭市作为国家黑土地保护试点,多年来一直承担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和保护性耕作的项目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地实施的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既解决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又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广大农民认可。目前,全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25万亩,预计明年还将进一步扩大。

去年4月,吉林省先后印发《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方案(2020-2025年)》《吉林省2020年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少耕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农机作业者给予补贴。

“去年我们农场几乎100%都是免耕,一垧地给了585元的补助,相当于一亩地补了39元。”公主岭市文东家庭农场负责人崔文东说,“植物根系扎得深,自然就没那么容易倒伏。”在挖开的土壤剖面旁,崔文东展示了采用保护性耕作的玉米根系,“虽然最初目的不是为了抵抗台风,去年这样这也算是既意外,又觉得是必然。”

机械化作业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农机手出身的崔文东从17岁起就开始驾驶农机在大田作业,现在,文东家庭农场种植着玉米、水稻各50垧。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倒伏比较多,人工收获玉米时一垧地要4000元,需要7个人干4天,再加上4000元左右的装车费,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使用机收,即便是出现倒伏的耕地,只要车能通过,基本一天就能收完一垧,大概花费3000元左右。“我们说啥也不可能用人工的,也没那么多工人能用。”说起如何收获,崔文东十分坚定,“肯定得机收。”

机收是公主岭市规模种植户的普遍选择,据了解,公主岭市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6%。然而倒伏的出现给当地玉米收获带来了一定困难。秋收中,当地农民通过改进农机具提高作业效率。9月中旬,崔文东新购置了一台履带式小型收割机,在收割前加紧改装,为机器配上辅助收割器。“一台搅龙式的机器要七八千元,拨禾轮式的适合倒伏不太严重的,要5000多元,效果还不错。”

为做好因台风造成的倒伏农作物收获工作,长春市制定下发《长春市应对台风影响倒伏农作物实施机械收割技术方案》,提出机械改装的适宜技术路线,派出农机服务队分片包保,指导农机户加紧改装收获机械,提前做好秋收准备,成立7个秋收指导组,深入一线指导秋收工作。此外,长春市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对玉米收割机改装给予政策补贴,全市共完成玉米收割机割台改装11096台,其中加装扶禾喂入轮1311台,加装辅助喂入搅龙3997台,加装加长尖5788台,全部投入秋收作业。

“针对台风给我市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我们及时有效利用改装农业机械做好抢收工作,确保粮食颗粒收仓。”李洪亮说,“接下来,我们还将采取有效扶持措施,特别是加大农机具配套扶持力度,在省、市的基础上提高补贴金额,确保免耕播种农机具配套率。”

做深“农”字文章 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做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近年来,长春市将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心环节,积极探索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围绕玉米、畜禽、特产等领域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积蓄发展后劲。2019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548.9亿元。

“我们将做好规划,统筹路网交通、配套设施、产业平台等空间布局,全力打造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片区,为长春‘大农业’发展提供支撑。”李洪亮表示,公主岭市也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使农民真正受益,同时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用好产量大县(市)的独特优势和资源禀赋,做足做深“农”字文章,加强黑土地保护,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阎红玉 赵宇恒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