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 09:24:42 记者 陆晟 通讯员 冯长涛
张建宁在打理水果西红柿植株。
张建宁的新年寄语。
2020年12月18日16时,张建宁和社员准备把大棚上的帘子放下来。放之前,他还要钻进每座棚里再看看。12月的西安天寒地冻,温室大棚里却生机盎然:水果西红柿长势正好,很多植株已挂上了果子;刚定植的甜瓜苗整整齐齐、一片翠绿……
放完大棚帘子,张建宁赶紧忙着对接一些销售上的业务。10分钟后,他还要赶着去参加一个农业方面的会议。
流转500亩土地,带领63户社员,经营飞宇果蔬专业合作社……这几年,对40岁的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御东村村民张建宁来说,意义非凡。和土地打交道,每天都有朴实的奋斗故事在上演。
2020年以来,张建宁一直处在忙碌的状态中。事情最多的时候,他曾一连三天没怎么合眼。
“我之前是搞建筑的,现在带着激情来做农业。”张建宁笑了笑说,毕竟自己是当地人,很多朋友也都是农民。一次,张建宁回村和几个“老哥”闲聊,发现大伙儿种的地都只是一亩两亩,很辛苦,但挣不了大钱。
“怎样让大家多挣钱呢?”晚上回到家,张建宁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得出的答案是:一亩能挣,整合土地大家一起干,几十亩、几百亩也一定能挣。这个想法成了张建宁后来所有奋斗的出发点。
说干就干。起初,张建宁在村里流转了120亩土地,领着12户社员开始建设日光温室,去当地甜瓜站咨询专家,聘请技术员。张建宁坦言,刚开始,自己就是摸索着走。为提升果蔬品质,合作社自行配置了羊粪和有机菌肥,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
一路走来,张建宁和社员经历了很多困难。2020年刚开年,一场大雪压垮了七八座大棚。张建宁在地里对社员说:“咱拔了重新栽吧。”社员们一块儿重建了大棚。
“当时,棚体上的雪有70厘米厚。”张建宁说,“一米多高的甜瓜秧都被冻蔫了,准备在春节上市的甜瓜就这样没了。多亏了大家的支持,我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现在甜瓜温室大棚一棚能卖4万元到7万元。”张建宁说,2020年应该是合作社效益最好的一年。除了甜瓜,水果西红柿一棚也有4万多元收入,而且从春节上市能一直卖到当年6月底。
“村里人觉得我们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建宁说,“今年,我们计划继续流转一些土地,扩大规模。热情和毅力是干好农业的前提。”
合作社为什么叫“飞宇”?张建宁解释说,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就觉得阎良是航空城,是飞机起飞的地方,大家一起奋斗,农业也能“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