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赶着牛儿起新房

2021-01-29 09:37:03   

“哞哞哞……”清晨的几声牛叫打破了村里的宁静,天色还没有透亮,韩玉清起了个大早,开始在牛棚里忙活起来。“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先把牛喂饱,每天早、中、晚都要喂,一顿都少不得,早晚还要挤奶。”韩玉清说。

今年51岁的韩玉清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峡门村村民,她告诉记者,家里今天的新房子、好日子,都是好政策带来的。“靠着这几头牛,我家盖上了二层小楼。这两年,我每年攒一点儿钱、装修一点儿,到去年10月总算装修完了。”韩玉清说。

寒冬时节,屋外寒气逼人,走进韩玉清家的二层小楼里,能明显感受到暖气烧得正旺,只见客厅、厨房、卧室布局合理,家电一应俱全,抽水马桶、淋浴设施正在做最后调试……

以前,韩玉清家是另一番景象:一家4口挤在一间快要坍塌的土坯房里,家里没有壮劳力,儿子儿媳虽然在外务工,但苦于没有技术,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2015年10月,随着青海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韩玉清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用到户产业扶贫资金购买了牛,韩玉清分到了两头。“政策这么好,我一定要好好干。”韩玉清说。从这两头牛开始,韩玉清一人在家边带孙子边养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寒冬腊月也不停歇。靠着勤劳的双手,她将原来的两头牛发展成今天的9头牛,每年还会卖出去几头牛。

“一头小牛犊能卖7000元左右,大牛能卖1万多元,这几年平均每年能卖出两三头牛,商贩直接来家门口收,省心着呢。”韩玉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养的是奶牛,每天早晚都要挤奶,一天能挤80斤左右的牛奶,一斤牛奶售价1.8元。这几年,我家就是靠着这几头牛盖起了新房。”

前两年,儿子儿媳也通过县里的“雨露计划”在村里免费学到了拉面技术。如今,小两口再也不用跑到外地,靠着手艺活就能在家门口饭馆里打工,两个人每月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小孙子已经上小学,新房子也装修完成,韩玉清总算安心了。儿子韩海峰说,下一步他们还打算在县城开一家拉面馆,用学到的技术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见习记者 孙海玲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