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09:42:59
她不是农民,却在黑土地上与农民兄弟姐妹们整整摸爬滚打了26个春秋。她不是教师,每年却要带给农民近百场农业技术讲座。她,就是吉林省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静华。
王静华一直觉得,只有经过试验示范的作物品种、种植模式等农业技术,推广时心里才有底气,才对得起农民期盼的目光。这些年她参加了多个试验场的设计以及对田间试验的全程跟踪,掌握大量农业第一手资料。她将示范场设计成农业新品种试验、先进技术示范、培训、推广、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平均每年共完成试验项目50项。
水稻肥料试验,很多同行都不愿意做这项工作,投入大、风险高,往往费力不讨好,试验年年要求换地,只要两个小区之间串灌,试验就失败。王静华刚接手这项工作也很为难,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王静华听取老稻农的意见,不断地摸索,先用土砌隔水道,发现占地面积太大,后用空心砖,可到秋收后往出起砖工作量太大,最后用隔水板。每年试验都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吉林省土肥站专家的肯定,也为洮南市水稻平衡施肥提供了合理的数据。
作为洮南市农业科技带头人,王静华每年都组织人员召开20多场科技现场会,70多场各类科技讲座。她讲给农民听,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看,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重点围绕农业主推技术,突出抓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骨干农民、农业生产明白人的培训工作。
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为主,分散培训为辅的方式。使科技入户与新型农民培训相结合,推进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她组织专家组集中培训到乡(镇)的基础上,各乡(镇)技术员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农民实用技术的需求培训到村、屯、户。培训采取统筹安排,使培训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形成县—乡—村推广网络,保证每村都有信息员,每村都有农民土专家。每年她直接培训农民3000人左右,间接带动1万余人,她还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四所,力争全市每个村都留下农民技术员。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耗费了王静华大量的精力。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在洮南搞得有声有色。这其中的每一项活动都能看到王静华忙碌的身影。她和同事们平均每年采集土样4500个,每年共化验指标2万余项次。发放施肥建议卡4500份。提高肥料利用率3个百分点以上,每亩平均增产11.2%。
灭鼠工作她带领同事冲在第一线。近三年,累计在玉米田推广率达到93.8%。防治目标为农田灭鼠,效果达到85%以上,春季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农舍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平均每亩挽回粮食产量25公斤以上,预计挽回粮食1250万公斤,按玉米每公斤2.0元计算,总计增加产值2000多万元,新增纯收入2440万元,投入产出比1∶40。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惠及万家。近几年平均每年推广面积5万亩。2020年全年推广面积30万亩,占缺水乡(镇)可推广面积的79.8%,玉米平均亩增产18.3%。
特色产业前景广阔。根据各个乡镇不同的种植优势,王静华主抓双膜西瓜、棚膜蔬菜、葡萄栽培等特色产业。现在洮南市特色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已吸引大量外地经销商投资兴业。
记者 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