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10:49:55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杨凌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指导下,紧盯“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目标定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大美画卷。
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沁人心脾的金银花香,唤醒了权家寨的村民们。每每此时,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恩山就和村民陆续从家中出来,三五成群赶到金银花田里。
这是权家寨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这样的场景,让李恩山感慨不已,乡村振兴工作归根结底是谋发展问题,自从土地流转出去后,村民们发展产业项目的愿望强烈,但一直苦于找不准合适的“路子”。
2019年,权家寨村外出考察金银花产业,坚定了村民种植金银花的信心。“我觉得种植金银花挺好的,我相信村上能带着我们挣到钱。”朱翠坚定地说。
朱翠说得没错,仅2020年,权家寨村金银花亩产量就在5公斤至10公斤,亩产值在2000元以上。同时,该村采取“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入股门槛设定在每股500元,村民参与度非常高,共吸引1460人入股。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020年,杨凌聚焦产业发展下足绣花功夫,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建成田西村“田园综合体”等1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田西村等4个村子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扶持10个村集体发展特色现代农产品电商、冷链体系建设等特色产业项目,建成韦水乡邻康乐谷等各类民宿28座。这些特色产业的蓬勃兴起,赋予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去年9月8日,揉谷镇田西村的乡村学堂里,近200名村民围坐一起,静等大碗茶上桌,为村民们“上茶”的是有着20多年红薯种植技术研究的陕西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朱渭兵。
“我们不能光盯着红薯育苗,我们要有创新,要延长红薯产业链条……”朱渭兵和村民们边喝大碗茶,边聊村民们熟悉的红薯产业。
“跟着专家学到了很多知识,感到生活更充实了。”村民们纷纷表示,喝大碗茶就像学生上晚自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喝‘大碗茶’,依托乡村学堂这一平台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产业是一大创新,也为推动红薯产业发展集聚了力量。”田西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说,村上邀请专家、志愿者为村民讲解农业技术、民俗文化,承接培训、调解纠纷、议事评选等,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巩固了群众基础,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
一年来,杨凌聚焦“文化振兴”,促使乡村用精神与物质“两条腿走路”,全年文明村镇创建率达83%,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覆盖率达100%,开展各类大型主题活动700余场次,依托乡村学堂,举办“大碗茶”等特色活动,开展“讲农耕故事、取致富农经”“听传奇故事、赏威风锣鼓”“农城故事会”等为主题的道德文化讲坛活动,让村民在先进文化的熏陶浸染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党建为乡村振兴奠基
去年6月4日,杨陵区首批“无黑无恶”村(社区)授牌仪式在大寨街道办寨东村村委会举行。大寨街道办寨东村等18个村(社区)被授予杨陵区首批“无黑无恶”村(社区)称号。
接过牌子,寨东村党支部书记张恩华直言,这不仅是对寨东村扫黑除恶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责任,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分享创建经验,带领村民们把这份荣誉继续保持下去。
2020年,杨凌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探索建立“党建+乡村治理”模式,积极构建“党建引领、自治为主、德治支撑、法治保障”新型乡村治理新格局,全年压茬开展四批次无黑无恶村(社区)创建评估验收,无黑无恶村(社区)创建达标率为96%。不断调动网格员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全年办结事项10511件,办结率99%,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57件,化解率94.9%,村(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积分21430户68112人……以人民为中心,从解决群众身边乱象入手,杨凌用“小手笔”画出了“大治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打造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杨凌之治”。
乡村振兴,翻开新的一页。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今年杨凌示范区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按照全产业提升、全覆盖整治、全区域治理、全要素集成的思路,全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努力建设“三区三高地”,奋力谱写杨凌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