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10:59:34
寒潮过后,天气转晴,温暖的阳光倾洒在杨凌的乡间土地上,纵横交错的田地里陆陆续续出现着一些忙碌又勤奋的身影。
新型职业农民胡荣国,从去年建了新园区,25亩地里尝试种过石榴、西瓜和草莓,掌握了不同的种植技术;新农人许卫平直接将生活搬进了田地,新品种樱桃今年将迎来丰产期,他非常期待……
“不怕失败,重头再来”
这几天,杨陵区农源种植合作社的园子里有些热闹,前来采摘草莓的车辆都排到了园子外面。车辆的后备箱里,鲜红的草莓散发着清香甜味。客人们满脸堆着笑,嘱咐园区负责人胡荣国要为他们下一次提货预留好草莓。
“今年产量好,订单供不应求,每天要摘草莓、包装、发快递,一忙就一整天。农活充实,心里踏实。”胡荣国质朴的话语里藏不住的丰收又增收的喜悦。去年,胡荣国新尝试建设的石榴园因为疫情缺乏人员管理,苗子枯死一大片。尽管打击沉重,却没有压垮他继续尝试的念头。
“咱也是高级职业农民,积累了10余年农业经验,平复心情后就在腾出的土地上采取了补救措施。”胡荣国说,他重操旧业,修建了设施大棚,种植西瓜、甜瓜,通过线上线下联系销路。凭借多年的好口碑,他与当地政府和商超建立合作,夏收时节,胡荣国的瓜果从田间走进市民口中,赢得了广泛好评。
去年10月,胡荣国待土地修整后,又进行了草莓定植。他告诉我们,现在的草莓棚采用三拱三膜样式,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果实糖分;棚内装了滴灌和吊灌进行补水加湿,成功实现草莓一季度三茬的自然衔接,一亩产量达1500公斤。“农业就是我的终身事业,我时刻要保持热情,多尝试,多添新品种。”胡荣国说。
“农业学科,任重道远”
杨陵区产业二路樱桃园,30亩地樱桃树下,一位羽绒服上粘了些泥土的年轻小伙穿梭其中。
“前天寒潮,最近气温回暖,果树容易引起病虫害,住在它们旁边,我可以随时就诊。”许卫平黝黑的面孔上带着朴实的笑容。提起常年艰苦的田间工作,许卫平一笑置之。“你看,旁边是我的小屋,既能办公也能休息。虽然生活简单,但地里头有不少乐趣。”许卫平说。
作为一名90后,许卫平来杨凌创业多年,以独特的种植方式和肯吃苦的钻研劲,培育出两种樱桃新品种。许卫平告诉我们,三座樱桃棚在去年成功结果,口感很好,引来很多客商的青睐。但自己今年还是提前做了减产计划,为的就是给果树留足养分,保证丰产期的果实品质优。“农业对我来说是一门学科,只有不断提高技术优势,才能在产业上立足。”许卫平说,这条路很漫长,有了钻研精神才不断帮助自己找准方向,埋头奋进。
经历了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像胡荣国、许卫平一样的众多杨凌新农人在新年中牢牢抓住新机遇,开创新思路,用汗水弥补遗憾,努力走上一条奔向小康的农业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