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王敬业:坚守花灯传统 增添节庆喜悦

2021-02-01 08:54:39   

花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过年送灯也是中国传统年的习俗。在海南省琼海市的龙江镇一带,除了过年,遇上乔迁、结婚等喜事,人们也会花钱请人编制一对精美的花灯挂在堂屋,寓意添丁兴旺发达。

年过七旬的王敬业是南正村花灯手艺的传承人之一。制作花灯30多个年头,王敬业制作的花灯工艺精细、造型优美、创意十足,不仅给人们增添节庆喜悦,也为龙江镇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龙江一带的元宵花灯巡游远近有名,尤以南正、蒙养、深造三个村最为红火。王敬业说,最初人们从镇墟上买灯笼,后来父辈们开始自己制作花灯,既有小花灯、鲤鱼灯,也有飞机灯、战船灯,各种造型应有尽有。“我这个手艺是从父辈那里‘偷’学的。”王敬业说:“白天看他们怎样制作,晚上回家后就记下来,每年10多天,看了三四年,慢慢就会做了。”

“做事要用心,不能马马虎虎。”这是王敬业多年制灯的原则。

“最不好学的是打磨竹子和尺寸比例。手被刀划破小口子是常事,花灯比例不对,一看就不漂亮。一对普通的宫灯也要花上3天的时间。”王敬业说,制作花灯要经过打磨竹子、扎骨架、剪彩纸、裱糊、彩绘图案等十多道工序,不仅要有高超的技巧,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早年时候,我们村里闹元宵是人山人海,都是为了看花灯、赏琼剧。”南正村党支部书记王运武说,做花灯最红火的年代,村里几十个人都会做。除了本村村民订购外,琼海其他地方的人也慕名而来。工艺好,可供选择的花灯规格也丰富多样:大花灯高1.2米、宽1米,小一点的龙灯、凤灯,宫灯、鲤鱼灯等,可以根据场合摆放或悬挂。目前,村里会做花灯的只有20多个人。

王锡宁、王锡蛟是王敬业的两个徒弟。说起师傅做花灯的那股认真劲,王锡宁顿时打开了话匣子:“师傅经常在晚上赶工,要求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每个细节都要到位。比如,哪个彩纸剪得不好,就要返工重新剪。”由王敬业亲手把关的花灯,美观又结实,颇受周边村民的青睐。陈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