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高价葱"失守,行情回落不再"上蹿下跳"!葱贩子"炒"不动了

2021-02-01 11:15:53   

受到疫情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今年农副产品的价格可谓"低开高走",包括葱姜蒜、牛羊肉、鸡蛋、白菜等等蔬菜及肉类食品在内的诸多农副产品在步入1月份以来迎来"前所未有"的涨价小高潮。像鸡蛋市场零售价已经突破6元/斤,报价6.0~6.5元/斤;白菜平常只有几毛钱一斤,如今农村年集上大白菜的售价已经破1.5元/斤大关;大葱的价格更是令人"意外",往年10元能买一大捆,而今年大葱的售价一度高达7~8元/斤,同样是10块钱可能就只能买3根葱。

以大葱为例,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类蔬菜,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几乎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要购置一些大葱作为储备年货。然而,与大蒜、生姜类似,大葱作为小品类蔬菜,其市场价格并不稳定。据悉,在2020年农历春节时,大葱的售价只有1.2~1.3元/斤,许多种植户均遇"滞销"难题,有的甚至赔了十几甚至几十万。然而,到了2021年农历春节,大葱的售价翻涨6、7倍,不少消费者坦言:"连大葱都要吃不起了"!

有专家称,大葱价格如此上涨态势实属罕见,按照市场经济一般性原则,在供过于求的状态下,商品价格往往会呈现跌势;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商品价格往往会呈现涨势。而据多方面的调查与了解,今年大葱的整体供应量基本正常,按道理说大葱零售价不应该呈现如此疯涨之势,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目前来看,无外乎牵涉到如下3个方面的原因:

①"阶段性"供需失衡:与去年相比,今年绝对可以称得上严格意义上的"寒冬",受到天气及疫情影响,不少地区的流通放缓,短期内大葱出现了"阶段性"供需失衡的现象,导致价格翻倍式高涨;

②保存及运输成本增加:在强烈寒潮天气的影响下,大葱被冻坏也不是啥稀罕事儿。如此一来,贸易商的存储成本增加,再加上运输成本上涨,综合这2点因素导致贸易商的出货价提高,最终反馈到零售价上,消费者为此买单;

③"贸易商"大量收购并囤货:在行情低的时候,几乎没有贸易商愿意囤货,怕砸自己手里;而今年大葱行情向好,一些贸易商便迅速到大葱的种植产区加价收购并大量囤货,以期在春节市场能够获得更高利润。据了解,今年一部分贸易商出价1.5~2.0元/斤从种植户那里收购,要知道这个价格比去年的零售价还高出0.2~0.3元/斤。

不过,"高价葱"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天气放暖及市场供应量的增加,"阶段性"供需偏紧的形势消失,大葱的市场零售价也逐渐回落,目前大葱的售价基本维持在4~5元/斤,与巅峰时期相比,足足下降了一半。毫无疑问,行情下跌是贸易商不想看到的,前期高价收购大葱的操作往往也会被视为"资本哄抬物价"的常规操作。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贸易商这一招为获取高额利润的手段实在太过于险恶!而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恐无力改变如此现状!

那么,在大葱价格已然出现回落的局面下,会不会随着春节的临近再进一步涨价呢?就这个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大概率不会了,一方面是因为大葱的供应增加了,前期消费者趁着低价已经购买了一部分,如果再上涨,消费者肯定会选择"不吃"了;另外一方面,国家对于农副产品的价格也采取了调控措施,高行情的大葱在春节前恐怕是不会再现了!而至于贸易商"哄抬物价"的暗箱操作,一旦市场监管部门核实无误的话,则相应的惩罚往往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此,你又是持什么样的看法与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