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 09:00:49 吴莎莎 实习生 王宁
1月20日,刘天普在基地维修蜂桶。 记者 吴莎莎摄
打开“土蜜哥”的抖音账号,农家小院,炊烟袅袅,土蜂蜜的甜味、腊肉的香味仿佛从屏幕里溢了出来,让人迫不及待地也想体验一下这原生态的生活。魅力非凡的农村生活,引得评论区里众人连连称羡:“这日子很享受,这才叫生活!”“两个字,羡慕!”
视频中这个朴实憨厚的中年人,就是南郑土蜜哥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普,因为售卖土蜂蜜打响了知名度,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土蜜哥”。1月20日,记者见到刘天普时,他一边忙着将打包好的蜂蜜发往四川省广元市,一边抽空在微信上回复客户。刘天普告诉记者:“我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基本都是看了我的抖音找来的。”
刘天普出生在汉中市南郑区红庙镇群福村,一个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自幼家境贫寒。25岁那年,刘天普怀揣梦想到北京辛苦打拼,从服务员做到餐馆老板,并且在北京安了家。
逢年过节,刘天普总会带点家乡特产给北京的朋友们,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深山百花蜂蜜。朋友们纷纷夸赞蜂蜜的口感上佳,甚至有人驱车千里,专程来村里游玩购买蜂蜜。由于蜂蜜产量有限,常常供不应求,刘天普便萌生了回家乡养蜂的念头。
2011年底,刘天普决心放弃现有的安稳生活,回乡创业。回乡后,刘天普向当地老蜂农请教,学习被评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古法养蜂技术。一切准备就绪后,刘天普开始养蜂。2013年秋天,刘天普即将迎来回乡创业后的首次丰收。谁知世事难料,一天清晨,刘天普来到养蜂基地,却发现一片狼藉,一年的辛苦劳作被野猪毁于一旦。有人劝他放弃养蜂,做回老本行,但刘天普不言败不放弃,他决定寻找更安全的养殖场所。最终,他将蜂桶挂在了一处地势险峻、高度在100多米的悬崖上,同时,把家也搬到了深山养蜂基地。
2014年秋天,刘天普的蜂蜜终于收获了。口感绵柔细腻,味道甜润,蜂蜜很快俘获了大家的味蕾。一传十、十传百,亲友赠送、朋友捎带,蜂蜜很快售罄,这让刘天普备受鼓舞。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百花蜜?如何拥有自己的品牌?怎样带动身边的蜂农们致富?
经驻村干部指点,2015年,刘天普成立南郑土蜜哥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他带领社员采用悬崖引种、基地养殖、线下直营、线上销售的“合作社+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实现了农业特色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人。
致富不忘乡亲。刘天普说:“我是群福村的村民,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没有理由不回报家乡。”他免费为贫困户发放蜂种,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2020年,合作社让368户贫困群众依靠土蜂养殖实现了增收。
经过5年发展,到2020年,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38名发展到115名,由合作社单一经营到“合作社+公司+农户”共同发展,不仅养蜂还干起了家庭养猪,开拓了线上销售渠道,产品在淘宝和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上售卖。2020年,合作社销售总额达170余万元,其中线上销售占比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