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薛吉全:提高育种效率 推动玉米种业全方位协同创新

2021-02-04 16:50:20   

薛吉全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育种专家,一直从事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与生理研究、品种选育、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及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研究。1月19日,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在陕西杨凌正式揭牌成立,薛吉全和其他四位科学家一起被聘为中心首席科学家。

“育种的关键就是要突破技术,核心是提高育种效率,其次就是要培育出自主创新品种,要实现粮食高产,就是要提高单产,提高单产最主要是靠品种。” 在薛吉全看来,种业创新中心成立后的重点工作就是要进行创新品种与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

自2010年开始,薛吉全带领科研团队以早熟耐密宜机收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为重点,开展早熟、耐密、抗倒、脱水快、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选育工作,育成了陕西首个籽粒直收玉米新品种“陕单636”,随后“陕单650”“陕单620”“陕单660”等多个机收新品种纷纷问世。

“我们现在的品种主要是覆盖黄海和西北这两大区域,下一步就是要把‘陕单650’在东北、西北和黄海这三大区,进行多点试验示范推广,进一步在全国形成良种、良法、良机的结合。”薛吉全自信满满地介绍到。

事实上,培育一个玉米优良品种,往往要从数万个材料中筛选优异自交系,组配几千个到上万个组合,经过数百次的田间试验鉴定。从五月开始春播,暑期高温季节正好是套袋授粉的高峰,十月又是夏播收获,冬季还需要到海南加代繁育,播种、管理、选株、套袋、授粉、观察记载、收获、室内考种。“我们就是要真正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拥有着30余载育种经历的薛吉全,育种的关键目标就是让团队选育的品种得到农民的认可。

“2021年我们想在东北、西北和黄海这三大区,建立20到30个试验点。”目前,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近10年来总产量年均增长5.06%,单产年均增长1.83%,产能维持在2.6亿吨左右,薛吉全团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薛吉全表示,杨凌种业创新中心的成立,势必要加强科企合作,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科研与科研之间的合作,延长种业创新的产业链,实现“并联体系”向“串联体系”转变。“这样的话,便于我们在点上进行突破,在产业链上进行创新,形成杨凌特色的种业创新链。”

“对育种来说,特别是玉米,就是要解决谁来种谁来收,和玉米存放的问题,玉米产量的提升和效益的提升,是农民真正用最好的品种,种植最好的粮食的关键所在。”薛吉全介绍到。

a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