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7 15:24:19
有人说,杨凌是西农的杨凌,杨凌需要西农的科研成果作为依托。
也有人说,西农是杨凌的西农,西农的科研成果需要通过杨凌辐射到全国各地。
其实不管是西农也好,还是杨凌职院也罢,杨凌早已与他们融为一体,荣辱与共、携手发展。
10个签约团队1对1守护农科专家健康
听说专家医生要来学校义诊,一大早,西农大北校区李秀厅里,前来问诊就诊的离退休老同志已将李秀厅围得水泄不通。 当日,示范区医院联合西安市中心医院派出义诊团队,为科教专家解答、诊断多发疾病,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600余名教职工及离退休老同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示范区组织这样的活动对我们老同志非常好,正是我们期盼和迫切需要的!专家们接待很热情认真,服务很周到!”义诊活动得到教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135平方公里聚集着7000多名科教人才。杨凌决心用心守护好这些农科城科技创新的力量源泉。在为驻区科教人员在示范区医院开辟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的基础上,2020年,杨凌组成10个签约团队,为400余名专家教授提供一对一医疗服务,累计服务1400人次。同时建立了示范区医院与西农校医院、杨凌职院校医院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实现了大型医疗设备、检验检测、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支持西农大校医院创建了二级乙等医院。对驻区高校123户离退休老年职工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覆盖高校核心小区,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校区创新试点。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水平,为农科专家们带来了切实的便利和实惠,也促进了区校融合的深度发展。
政府搭台农科专家的“春天”来了
西农大赵政阳教授团队携成果创业,发起成立了瑞雪瑞阳苹果发展联合会,2020年他的苹果新品种“瑞香红”苗木生产经营权以1100万元转让费创下国内新高;
西农大动医学院副教授杜恩岐2019年7月,摇身一变成为杨凌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20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杜恩岐带领科研团队在猪病防疫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市值升至2亿元;
……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2020年以来,杨凌积极发挥区校融合的体制机制优势,将创新和产业紧密结合,以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大平台为抓手,不断放大融合辐射效应,提出打造“全域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推动全城全域创新发展,农业科技人员、大学生成为杨凌两大创业主体。杨凌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西农大、杨凌职院等区内外8所高校入驻中心,深度参与杨凌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年举办科研项目对接活动10余次,西农大、杨凌职院近20个院系处室近200名领导和专家教授积极建言献策,深度参与杨凌科创中心(杨凌大学科技园)建设。“杨凌农科”双创项目路演暨金融投资对接会在深圳成功举办,示范区8个双创项目参加路演,为示范区涉农科技项目和金融对接搭建了平台,有效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和产业等创新要素向杨凌集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站在“十四五”这个新起点,杨凌将与西农大、杨凌职院一起,区校一体、融合发展,用农业科技创新的音符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合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