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8 09:04:44 雪野
夕阳下的张贺村。
商贩给村民运来干果及新鲜的水果。
景永会看着新运到的猪苗,心中充满了希望。 本版照片均为
张贺村地处咸阳市永寿县最北端,与彬州市隔泾河而望。这里土壤贫瘠,外出打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猪儿肥了 腰包鼓了
“最近虽然天气暖和了,早晚温差还是大,要注意保暖和通风。”深度贫困村生猪养殖场内,景永会看着刚运来不久的猪苗,不断叮嘱着猪场的工作人员。在他眼里,这些可都是“金猪”,是张贺村与咀头村两个深度贫困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宝贝疙瘩。
景永会是咸阳市永寿县渠子镇张贺村一组村民。和这里的大多数村民一样,景永会年轻时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生,靠天吃饭,收入低而且也不稳定。2011年,他选择学习新技术,掌握了水电改造技术,依靠在外务工,收入一下大幅提高,一家人于2018年实现了稳定脱贫。也就在这一年,张贺村脱贫攻坚进入了关键阶段。
2018年起,在中国银行产业扶贫项目的推动下,永寿县把张贺村和临近的咀头村两个深度贫困村作为一个共同体来打造,在张贺村建起深度贫困村生猪养殖场。猪场建成之后,一时间找不到一个有技术又有能力的人来负责。这个时候,村干部想到了景永会。考虑到他为人实在,干事认真负责,村上便邀请他回来担任猪场的场长。“自己虽然致富了,但是乡亲们生活还很困难,能带动乡亲们致富,也算是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收到邀请,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担任场长以来,他将猪场管理得井井有条,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猪舍忙活。
不懂技术,景永会就一趟趟往镇上、县上跑,找养猪专家答疑解惑。如今的景永会俨然是个“猪大夫”:猪舍怎么改造猪才能更健康,什么季节该给猪加营养,猪身上的小毛病用什么药效果好、副作用小……景永会看管的猪每头都干干净净、白白胖胖。去年底,猪场新运来一批猪苗,但由于加热灯出现故障,猪苗一晚上被冻死了20多只,这可把他心疼坏了。“猪比人金贵,村民的好日子全指望它们呢!”
张贺村的猪儿肥了,张贺村的村民腰包鼓了。2019年,猪场年出栏6000头猪,除去张贺村、咀头村146户贫困户每户2080元的分红,村集体收益9万多元。2020年,猪场扩建,年出栏量达到了9000头,除去分红,村集体收益达到48万元。
“最潮年轻人”返乡创业记
今年37岁的张水利是张贺村二组的村民。但凡来过张贺村村委会的人,一定在光荣榜上看到过张水利的照片,若有心在张贺村里转上一圈儿,还会惊讶地发现,这个头戴小礼帽、身披呢子大衣的“潮男”是这个村里最年轻的劳动力。
1月19日一早,张水利开着他那辆车身上喷着“人生末班车”的面包车,刚从3公里开外的郭村帮人办完白事回来,他脸都顾不得擦一把,换了辆小货车直奔花椒地边上的羊圈。“前几天一只小羊羔刚出生,得看看有没有啥问题。”他一边检查着用旧被褥改制的“门帘”,一边介绍道。张贺村地理位置较高,最近虽然天气暖和了许多,但昼夜温差还很大,“刚出生的羊羔怕冷,把这一周扛过去,它就能跟着母羊出去了。”
张水利的30多只山羊,只有10来只在羊圈附近悠闲地吃草,更多的羊跑去了更远的山头觅食。据张水利回忆,他最多时养了100多只羊,“现在实在是忙不过来了。”他笑着说。
过去,小学都没毕业的张水利早早就去西安打工,既在餐厅刷过盘子,也在工地做过粉刷工。后来,他逐渐意识到,没文化、没技术,不管去哪里打工都无法立足。2008年,带着打工攒下的钱,他先成了家,而后为了陪伴妻子,选择留村创业。他跟着师傅学习了养殖技术,养了20多只羊,日子越来越好。
2018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张水利领到了国家免费提供的花椒树苗,承包了花椒地,开始学习花椒种植。他在村上承包了280亩花椒地,带领附近村的年轻劳动力共同致富。
2018年底,张水利家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此后,他还养了10头猪、30箱中蜂,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增加收入。
除了分红,还领工资
“我是受过苦难的人,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照顾,我很珍惜今天的好日子。”提到扶贫工作开展之后的生活变化,78岁的贺宗辉一下激动起来,“变化太大啦!”
从整个村庄的土房子到如今家家户户盖起砖瓦房,从村民们用树枝做大门到如今喜气洋洋的红铁门,从坑坑洼洼的田间小路到如今开阔平坦的柏油大道,从当年的吃不上饭到如今的讲究营养均衡……村上这些年的种种变化,一辈子住在村上的贺宗辉都看在眼里。老人反反复复告诉记者,所有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贺宗辉是村上的一名卫生保洁员,也是村上为数不多的、古稀之年依旧身体力行、自力更生的老人。自贺宗辉被确定为村上的保洁员开始,无论严冬酷暑,太阳升起的那一刻,老人的身影一定会准时出现在张贺村村委会广场。从2016年至今,老人一直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干好自己的工作,认真打扫,确保广场以及公厕的干净整洁。村干部们都说:“每天我们上班之前,广场上已经干干净净了。”
在成为村里的保洁员之前,从农业合作社到改革开放以后自主承包土地,贺宗辉一直靠务农为生。但在这个偏远贫瘠的村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现在,除了每年村上猪场与光伏电站的2400元分红,贺宗辉每个月还能领到600元工资。他说:“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无以为报,唯有用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为这大山深处的家乡继续服务。”
产业旺 村子富
张贺村驻村第一书记 龚辰
村子的发展离不开人,但如何让一个缺乏劳动力的村子发展起来,是我始终在探索与努力的。
2019年8月,我的驻村扶贫申请通过了中国银行总行的批准。我从北京直飞西安,踏上了永寿县张贺村的土地。我的目标也很简单,通过推动花椒、生猪、中蜂等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张贺村彻底摘掉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我刚来这里的时候张贺村人还没这么少,那时候孩子多,村里读小学和初中的加起来有55人。村子穷,但村民知道,上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但看着孩子们放学后通常无所事事,我很着急,就想给孩子们课后补补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所以当时我决定周末在村会议室给他们上大课,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支教。第一书记的第一课,村里有娃没娃的村民都来听了。后来我发现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来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二来拉近了与村民的关系。
距离张贺村最近的学校在3公里开外的郭村,如今,张贺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选择去了县城、市区打工,他们的孩子也都跟着去那里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一点,对村子来说,失去了大量劳动力,想发展变得艰难。但对孩子来说,家长的选择是正确的,也许以后改变村子命运的就是他们。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张贺村更适合发展苹果产业,但苹果树的种植对人的依赖太高了。因此我到村后就带着村干部、村民,去杨凌、渭南、韩城等已成规模的几个花椒产业基地参观学习,收获了信心,坚定了我要在村上发展花椒产业的决心。回来后,我们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花椒专家进行指导;由店头镇金穗丰农业合作社负责种植,解决了村里劳动力短缺问题。
产业旺,村子富。只要产业对路子,不怕手里没票子。如今,村里的养猪场早已形成规模。今年,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两年的精心准备,让更多的花椒树挂果,让村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