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8 10:19:37
立春时节,万象更新。此时走在杨凌的乡村你会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许多座崭新的大棚拔地而起,与这个季节一样,给人带来希望。
“2018、2019这两年卖樱桃挣了二三十万,特别是去年,一个棚就卖了50多万!”说话的是眉县农民王浩,一说起自己这几年在杨凌种樱桃挣了钱,他的脸上就露出了掩饰不住的笑容。
别看王浩现在这么开心,他也曾因为搞农业栽了不少跟头。2010年,得知杨凌有土地流转优惠政策,王浩从眉县来到杨凌,承包土地,种上了大棚西瓜和蔬菜。“当时政府一个平方补贴60块钱,总共补贴了20多万,要不然建一个棚要花四五十万,咱农民心里还是很忐忑的。”
刚来杨凌做农业的王浩,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信心十足,然而因为经验不足,还是被大浪打倒,当年就损失了10多万元。后来,他又改种葡萄和猕猴桃,效益不错,但也刚够维持生活。直到2014年种上樱桃,才让他有了“咸鱼翻身”的感觉。
“一个是效益好,再一个政府给咱补贴,还有技术指导,所以去年下半年我毫不犹豫又建了5座新大棚,全种樱桃。虽然投资大,但是我有信心。现在还是小树苗,明年就能挂果!”在新建的大棚内,王浩一边修剪果树,一边给记者介绍。他淳朴的笑容映衬着雪白的樱桃花,格外动人。
在杨陵区揉谷产业路中段的杨凌双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种业示范园内,22座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即将竣工。负责人王中来介绍说,示范园从去年7月开工建设,最终的目标是要建成50到60座大棚,成为全国15家大专院校的新品种试验工作站,让校企融合在这里结出新果子来。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这里的大棚不仅内部空间大,而且宽敞干净。王中来说:“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建明教授设计的双拱双膜保温大棚。原来的棚进门先弯腰,再接帘子,进去一身土,出来一身土。你再看现在这棚,跟逛商场一样,环境好,人心情也好,土地利用率高,适合各种植物生长。”
王中来是杨凌有名的高级职业农民,他总能以独特的眼光,在农科城这片土地上不断创新。看着已经初具轮廓的园区,他充满信心地说:“明年我们将推出三个新品种,叶酸玉米、减肥冬瓜和苹果苦瓜,这都是咱国内最先进的东西。就是要让外地人来这里既能看到传统农业,又能看到新奇特的东西。”
据了解,2020年杨凌全区共新建大棚1000多亩,有效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采访中,杨陵区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局长刘荣国表示:“2020年,我们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设施农业‘3+2'技术,特别是双拱双膜大棚建设,面积增加较快,主要原因是产业找得准,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例如火龙果、无花果、阳光玫瑰葡萄等品种,通过设施种植,产品上市早、品质好,因此市场需求量大、群众收益高,这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