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今天,这些单位在杨凌科技创新大会上这样表态

2021-02-25 09:36:0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的第一年,

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下一个五年怎么干?

在2月24日上午召开的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大会上,

来自先正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及

示范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表态——

他们将以区校融合、

产业中心建设等为抓手,

推动杨凌高质量发展。

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育种技术中心总监  吴纯仁——群策群力  共同打好种业翻身仗

先正达集团中国作为全球领先的农业创新科技公司和肩负推进农业现代化重任的“国家队”,在面临前所未有各种挑战的2020年,仍取得了种子销售稳保世界第三的成绩。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育种技术中心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杨凌育种技术中心建设并在牛年春天投入运营。同时,努力筹建的先正达集团中国(SGC)研发大数据中心,种质资源中心,南京创新研发中心,联合集团(SG)现有的北京创新中心和武汉生命科技中心,一起构建中国的现代种业技术研发平台。

其次,还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起共建国家玉米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共同携手杨凌的科研院所、同行企业,群策群力把杨凌做成中国种业No.1,共同打好种业翻身仗。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局长  赫思远——依托产业创新中心平台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将围绕10个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全力支持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支持政策,推动在现代种业、果业、畜牧、智慧农业、农业节水、农业智能装备、生物防控(植保)、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二是整合科技资源,完善基础建设,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发挥杨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作用,建设一批研发检测共享平台,行业性中试基地、专业化孵化载体等,提供好公共服务。

三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今后在科研平台布局、科技项目安排、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将全面向产业创新中心聚焦,将其打造成为引领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院副院长  孙楠——以“拓荒牛”精神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农业领域的国家队高校,有义务、有责任为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及智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始终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履行国家粮食安全、人类健康、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四大学科使命,主动推进区校融合发展,积极承担示范区的科技创新任务,全力参与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

同时,助力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杨凌自贸区和国家农业综合保税区建设,努力争创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标杆。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教育研究处处长  冯旭——积极开展校地对接  扎实推进产教融合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5年来科技成果转化1500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3项,地厅级成果奖6项;创新科技推广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年科技推广效益达7.36亿元;建成11个县级农民培训学院,学校荣获高职高专院校社会服务50强;在示范区科创中心,建设区校融合科创基地,通过孵化和培育,荣获2020年陕西省大学生互联网+大赛金奖6个,位居陕西第一。

同时,形成五种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学校经过多年实践打磨,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等五种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先后培育出武农系列六个小麦品种,武农981、武农988国审已公示,武农66正在省审,职院171、职院15、职院16等正在省审。

以“区校一体共发力,科技创新促发展”为主题,未来,杨凌职业科技学院将打造适合高职教育的科技硬实力,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杨职力量。

农业科技报新闻报道组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