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10:12:48
发展乡村产业,土鸡可以变“金鸡”,“小黄花”成为带富一方的“大产业”,马铃薯也可以成为“小康薯”……一个个鲜活典型展现的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3月1日召开的全国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视频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
在全国两会前夕召开的这次会议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十四五”期间,乡村产业工作怎么做?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为你解析。
以“五抓”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记者了解到,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1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指出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也提出了目标: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超过1500万人。
如何确保“十四五”乡村产业开好局、起好步?答案就是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为此,农业农村部提出以“五抓”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抓规划。各地要编制好“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抓平台。建设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农产品加工园和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平台。抓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抓要素。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贷款难问题。抓机制。推广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聚焦高质量发展 各地涉农部门齐发力
据了解,来自山西、江苏、安徽、湖北、广东、贵州等6个省份的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在视频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山西以“三优三建两提升”为主抓手,全力打造酿品、饮品、乳品、主食糕点等十大产业,蹚出一条乡村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江苏坚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目标定位,聚焦高质效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安徽强化“五个坚持”,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湖北在后疫情时代紧紧扭住农产品加工这个“牛鼻子”和农业产业化这个关键点,构建三大机制、聚焦四个重点、用好五笔资金保障、实施六大工程;广东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贵州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革命,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典型案例多点切入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各具特色,包含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多种形式。不难看出的是,这些典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都是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记者注意到,《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中提出要在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主体培育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本次发布的典型,也是从上述方面综合考量的。
山西大同云州区的“黄花”产业、河南漯河的食品产业集群挖掘特色资源,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高地,提升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甘肃定西安定区发挥地域优势,把马铃薯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主导产业,延伸加工链条,拓展产业增值增效新空间。
发挥乡村功能价值,丰富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也是典型案例所体现的一个突出特色。浙江安吉县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四川明月村以竹海茶山明月窑为依托,推进农旅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文创赋能休闲农业、推动产村融合发展”的发展之路;贵州凯里以培训为抓手,以市场为目标,以合作社为落脚点,做大苗绣传统产业,在指尖上绣出一条发展产业致富的新路。
农村“双创”成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福建晋江、辽宁朝阳十家子村在推进创业创新,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宁夏昊王米业发起成立昊王优质米业联合体,围绕优质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撑,建立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涵盖多功能业务,强化联农带农,形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
风起扬帆正当时,乘风破浪谱新篇。无论是2021年中央1号文件还是农业农村部1号文件,乡村产业发展都是被强调的“重头戏”。因此,高质量发展好乡村产业对于“十四五”期间的农业农村工作以及乡村全面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