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科技工作者成麦“田守望者”

2021-03-11 09:00:00   

初春时节,气温回升,杨凌示范区曹新庄农业试验田内的800亩“西农585”小麦进入了返青和拔节期。放眼望去,挺拔的麦苗绿油油一片,显得生机勃勃。

“今天麦苗分化程度如何,植株生长情况怎么样?”近日,记者来到试验田,见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栽培专家张睿正和几名农技人员围在麦田旁,用随身携带的铲子挖出其中一株,在手里转了一圈数了数。正当众人若有所思之时,只见张睿一层一层剥开麦苗的根茎介绍道:“一般一株只要成2至3个穗子,就可达到小麦高产要求的成穗数。通过水肥管理措施群体调控,让小分蘖淘汰,将大分蘖留下,保障麦子的成长健康。”

查看完植株,张睿从兜里拿出一个卷尺量了量根茎长度,又刨土查看土壤墒情,检查的结果登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查看小麦苗情、墒情、病情,就像医生通过看X光片分析患者的病情一样,我们就是通过分析土壤墒情、叶片和根系生长情况,给小麦‘把脉问诊’。”

张睿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十分重视预防结合,他认为,就近期可能发生的干旱、病虫害等情况与各地植保站、种植大户做好信息沟通,强化技术措施落实,才能确保冬小麦长势良好,为夏粮丰收做好基础保障。“撑起粮食安全‘保护伞’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义务与职责。”张睿说。

(据《三秦都市报》)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