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沈燕芬:90后美女大学生辞职返乡开农机

2021-03-11 09:36:14   

姐姐沈燕芬(左)和妹妹沈笑芬(右)都是农机高手。

姐姐沈燕芬(左)和妹妹沈笑芬(右)都是农机高手。

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飘飘

可甜可盐,可萌可飒。广东省广州市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燕芬就是这样的女孩,别看这个90后小姐姐笑容甜美、身材娇小、长发飘飘,在田间开起各种农机大块头,动作比很多老师傅还娴熟。

两代携手谋产业升级

沈燕芬是农机二代,父亲沈灿星是增城最早一批经营农机耕种服务的人员。历经十余载,合作社目前已拥有成套的农机作业机具,基本覆盖田间生产全程机械一体化作业需求,涵盖大/中型拖拉机、大型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飞机、农药喷撒机、钩机/挖坑机、推土机及整耕机械和配套设备数十台,作业机具总价值超300万元。2020年沈灿星被评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作为一个农机二代,沈燕芬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发展,主要做品牌建设和推广策划工作,工作六年,已经成为项目主管。但她毅然放弃大好机会,2020年3月回乡。“返乡初衷更多是为了父亲,当然也希望学有所用,为增城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沈燕芬表示,父亲深耕农机行业几十年,合作社已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今,父亲想将合作社转型升级,谋求更大发展。父亲希望我回来帮忙,用新思维、新技能为合作社注入新鲜血液。

除了沈燕芬,妹妹沈桂芬、沈笑芬,弟弟沈智威、沈智豪也都毕业后,一起返乡创业,和父亲一起运营合作社。

现代理念管理合作社

“在深圳是在办公室办公,回乡后每天开车到处跑,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沈燕芬介绍。返乡初期,对农业不了解,对业务不熟悉,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这并没有吓退她。前三个月她每天跟父亲外出跑业务,不仅学会了开各式农机,还深入了解合作社经营情况。

入门后,她很快发现一些弊病,并开始创新改革之路。“合作社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离不开父亲,他一个人常常分身乏术。这种传统的个体经营模式,可能在小规模阶段尚能应付,一旦规模扩大,内部运作就会出现问题。”沈燕芬说。

沈燕芬将自己在深圳积累的工作经验用到合作社管理上。“合作社缺乏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机制,要改变合作社这趟车全靠车头带的现状,要每一节车厢都是动力源。”阿米巴小组分工、上下班打卡、定制统一服装……沈燕芬将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运用在合作社管理上。“以前农民有事可能就不来上班了,现在严格执行打卡,方便了解所有人的动向。”沈燕芬指着墙上的打卡机说。

“起初虽有抵触,但认真执行起来,用奖惩制度激励,大家很快适应了。”沈燕芬表示,希望围绕合作社长期价值与短期绩效,建立一套合作社运作体系。

用互联网思维打品牌

父亲拥有超高技术和实战经验,但不懂互联网。沈燕芬自有手机起开始潜心研究互联网,在抖音、快手盛行的今天,她经常拍摄开农机的照片和视频,在朋友圈引发阵阵惊叹:“小姐姐好酷!”

“每次开着拖拉机进村干活,老老少少闲来没事都喜欢过来田间围观,感觉成了全村的焦点。”沈燕芬笑称,现在越来越多人知道,增城有个90后小姐姐能玩转拖拉机。

谈到未来,她有很多想法。“要培养一支年轻的90后服务团队,进行标准化、规模化作业,不单在增城,未来可以跨区作业。”她说,还要完善土地托管服务体系,从机械化耕整地、种植、收割、高效植保、秸秆还田、谷物烘干、技术指导等方面纵深发展,真正实现全过程机械一体化服务,帮助更多农户实现农耕机械化的转型升级。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