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5 08:48:04
保山山田生物制作的有机肥。
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定泽
■ 达人档案
达人姓名:赵国玺
养殖区域:云南省保山市
养殖规模:存栏母猪1500头,第二个猪场正在建设中。
关键技术:从种植起步,布局循环农业,成功打造猪、果、蔬、肥循环农业产业链。
生长于云南省保山市的赵国玺,从事建筑行业20多年,2008年机缘巧合下跨界进入农业领域,投身果蔬种植、生猪养殖事业。十二年风雨兼程,现任保山市山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兼云南好生长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赵国玺,带领公司完成猪、果、蔬、肥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产业链布局。
跨界农业赶上好时机
出生于1963年的赵国玺,在建筑行业耕耘了二十多年后,2008年跨界到种植、养猪业。赵国玺告诉记者,自己进入农业的缘由比较特殊,因为建筑工程抵债,他得到了一座2000多亩山地的使用权,这座山地成了赵国玺开创农业事业的发源地。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由于不懂农业,赵国玺对这座山地的开发陷入迷茫。不管怎样,有土地就先种点作物,他当时就这个想法,但是他选择的作物有点特殊,是珍稀名贵药用乔木——红豆杉。种植红豆杉以及后续的果蔬给养猪帮了大忙。据赵国玺透露,红豆杉具有很强的净化空气作用,为猪场建立了一道天然屏障,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2010-2011年间,云南省规划在全省建设100个万头猪场,赵国玺的山田公司有土地和建筑能力,综合条件符合要求,2011年就被列入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建设项目。公司获得300万元猪场建设扶持资金后,加上自投资金,耗资近2000万元,在2013-2014年建成第一个规模化万头猪场。赵国玺回忆道,最初猪场只有600头母猪,但当时也算是较大型的规模猪场,如今这个场已经发展至1500头母猪存栏。
走上规模化养猪道路
建猪场只是第一步,对于赵国玺来说,猪怎么养才是难题。为此,他直接投身猪场一线亲自养猪,经过几年一线实践,终于摸到了养猪的门道。2016年赵国玺成立云南好生长养殖公司,专注于养猪事业发展。2018年非洲猪瘟来袭之际,他快速应对,将生物安全防控放在首位,同时利用云南地理环境的天然屏障,将防非工作做到实处,不仅没有损失,还实现了趁势扩张。
据赵国玺介绍,现在第二个生猪养殖区正在建设中,占地470亩,母猪存栏总量8000头,其中原种母猪1500头。如今,一期工程的2500头母猪已经投产,年出栏仔猪5.5万余头,年产值6600余万元;第二期工程已于2020年6月投产,引进新美系原种母猪1500头;三期工程也在2020年底竣工投产,目标存栏母猪8000头、年出栏生猪15-20万头。
除了自建养殖基地,赵国玺还通过整合专业资源借力扩张,向着更加专业的规模化场方向迈进。2019年与保山地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建设第三个生猪养殖区。整个基地占地面积500余亩,现已建成一期标准化猪舍2万余平方米,2020年4月已引进母猪3500头,可实现年出栏生猪5-6万头预期目标。依托地福公司规模化养猪的专业优势,推动云南养猪规模化发展,猪场建设分区布局、采取全自动供料系统、内设疾病检测实验室、外设洗消中心和烘干等生物防疫消毒设施。并通过GBS生产育种管理系统软件,步入智慧养猪新阶段,随时监控猪只状态及免疫情况,做到科学防控、科学养殖。
探索种养结合模式
赵国玺从种植起步,以循环农业的思维逐步布局,成功打造猪、果、蔬、肥循环农业产业链。赵国玺向记者透露,公司现已建成集生猪养殖、珍稀名贵药用乔木种植、有机肥生产加工、果蔬冻干食品农产品销售物流、生物提取药用加工工程四个板块为一体的种养良性生态循环型和农业科技综合创新发展型企业。
早在2014年,赵国玺就提前布局与种养结合互补的生物有机肥生产加工板块,成立了山田生物有机肥公司,这对于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浪费、污染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链条为养殖板块消除了环保后顾之忧,为公司发展可持续的规模化养猪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也是养猪事业越做越大的内因之一。
在赵国玺看来,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产业链是符合云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模式,对于打造绿色食品牌有着深远意义。
为了增强循环农业全产业链经济效益以及打通果蔬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赵国玺在2019年率领公司投资开发了蔬菜、水果等冻干食品加工及物流板块,更加有效带动当地果、蔬的深加工销售行业发展。
保山山田生物制作的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