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55名高素质农民杨凌"充电"

2021-03-22 16:27: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煜强 冯玉龙

河南省三门峡市张茅乡麻糖湾村,村民梁举光种植了20座简易大棚蔬菜,品种以西红柿、辣椒为主。在他的管理下,一个棚每年收入5000-6000元;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田家寨健康农业产业园里,李康定的三座设施大棚,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研发的蚯蚓营养健康循环农业新技术,种植西红柿、黄瓜等果蔬,一个棚每年收入超5万元。

这一鲜明对比让前来参观学习的"学员们"惊叹不已。

3月16日,来自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的55名高素质农民在陕西杨凌感受到农业科技的"致富力量"。为期5天的观摩学习,让这些培训班的成员尽可能多地学习"复制"农科城的先进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为他们的农业思维"充电"。

"这次真没白来,杨凌的新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让我大开眼界呀。我觉得学会这些技术,肯定能帮我们增加很多收入。"3月19日,参加培训班的梁举光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们目前种菜的方式都是自己摸索或者是菜农之间的一些土方法,从来也没有想过种菜还有这么多花样,也没想过种菜能有这么好的收入。这次有幸来到咱们农科城,见到了很多农业专家,去了很多示范园区参观学习,看到了很多"新奇特",听了很多技术课,这对我以后种菜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以后还是要多多学习。"

三门峡市张茅乡麻糖湾村村民梁举光在培训会间隙阅读《农业科技报》

高素质农民蔬菜培训班成员参观智慧农业园区

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南沟村陈忍妮是一位具有30年经验的"老菜农",以黄瓜、茄子、豆角等蔬菜露天种植为主,15亩地每年收入13万元左右。

"我一听说有来杨凌学习的机会,就早早报了名。这几天的参观学习,我感触很深。同样都是西红柿,但是吃起来口感却相差很大;同样都是猕猴桃,咱们杨凌生产的猕猴桃卖得价钱就要比我们的高。"她说,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这次来杨凌参观学习,了解到很多新品种,新技术,也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杨凌的农业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这次回去,一定要克服困难,把学到的新的知识用到以后的种植管理当中,带动更多的农户依靠杨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的管理模式走上致富之路。

三门峡市社会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曹玉春说,"这次到杨凌参观学习,真正感受到了国家级农科城的"魅力"。杨凌在农业技术探索、示范、推广方面给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智能化方面做了很好的标杆。其中,在杨凌智慧农业园、中以合作示范园等农业示范推广点,水肥一体化技术、智能管控设备的应用,以及创新的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循环利用等等都非常有特色、有亮点,太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掌握。希望我们这次回去,学员们都能把在杨凌看到的、学到的充分应用到自己的农业生产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他说,"科技"是杨凌农业的亮点。

参观杨凌李康定蚯蚓营养循环农业

"希望通过在杨凌的实地学习考察,把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学到手,改变我们当地的传统种植管理模式,促进和提升种植户在思想理念、生产模式、操作技能、销售渠道等方面,为陕州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曹玉春说。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农科教资源优势,积极在农业科技推广示范等方面探索,推动农科教、产学研方面密切结合,发挥"区校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业技术的扩散,有效带动了示范推广区域的增加。截至2020年,杨凌示范区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示范推广效益达231亿元。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