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农资 > 正文

“量子化肥”既促吸收又杀虫?

专家提醒:量子科技尚未进入大众生活,谨防上当

2021-03-24 09:52:35   

“利用量子纠缠原理让庄稼多吸肥,害虫不能产卵”“量子的波粒二象性就是阴和阳,科学地解释了风水”……作为创新产业的“明星”,量子科技近年来备受关注。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近一年来,全国各地冒出2000多家各类“量子企业”。这些企业究竟是体现了产业市场潜力的新动能,还是蹭热点的“伪创新”?

量子水、量子项链、量子烟盒、量子眼镜、量子手机膜……在电商网站上搜索,各类“量子商品”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商品的共同特点是价格不菲、“功能强大”,其关于“科学原理”的神奇描述更十分“吸睛”。

比如,华北某省一家化肥企业推出的“量子生物菌肥”声称应用了量子纠缠原理,“将量子能与农作物产生共振”,把大分子变为小分子,从而把肥料利用率提高到90%;还能利用振动原理,使害虫不能驻足产卵,从而达到驱虫功效。

物理学博士、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唐世彪说,目前,真正的量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主要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其他领域还没有实用化。打着“量子+日用品”旗号的,一般都是蹭概念、讲故事,甚至可能涉嫌诈骗。

如何辨识一件商品到底有没有用到量子科技?专家表示,这要看它有没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叠加性等特性,如果没有用上就是在蹭概念。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是,记住现阶段量子科技还没有应用到大众生活就可以了。

中科院院士郭光灿表示,像量子水、量子鞋垫、量子眼镜等等,都是利用新的概念炒作,“量子科技到现在,还没有让老百姓可以用的产品,短时间内也做不到,不可能很快就达到能进入千家万户的水平。”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了以“量子科技”为噱头的违规企业,涉及违法广告、虚假宣传、营销欺诈等,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

(据新华社)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