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临潼小红薯 也有大未来

2021-03-29 09:37:41    王三合

“看,地里的红薯苗再过20多天就可以起苗了。”3月12日,在临潼区骊美薯业有限公司红薯种苗基地,正带着工人为红薯育苗大棚安装喷灌设施的骆斌指着地里大约5厘米高的红薯苗高兴地说。

红薯种植是临潼区特色产业,种植规模、栽培管理水平、品质知名度等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过去几年,随着传统薯苗品种逐渐老化,病毒严重,不少种植户面积减产,给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

“我们村自从我上学的时候,就有种植红薯的传统。”骆斌说,作为临潼区北田街道人,父母和乡邻都对红薯种植“情有独钟”。2018年,29岁的骆斌开始接触红薯种植,希望打造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将传统红薯种植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使红薯产业成为增收的重要渠道。

“这种新品种每年2月开始种苗,3月底就可以起苗分栽,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可观。”骆斌说,为了改变传统薯苗品质及产量,他跑遍了国内大型红薯育苗基地,曾经坐十几小时的火车拜访知名专家教授。终于成功引进脱毒红薯“秦薯五号”,又陆续引进几个表现突出的新品种和国外品种。经过筛选,新培育的红薯苗表现优良,经济效益良好。

为了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骆斌注册了骊美薯业有限公司,育苗大棚从50余亩也增加到了80亩,极大地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和建档立卡户就近上班稳定增收的问题,成为当地精准脱贫龙头企业。2019年和2020年,骆斌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最美红薯人和全国百位甘薯大王称号。

“育苗前,大棚种植的香菜、菠菜、蒜苗很受市场欢迎,每亩地至少有6000块的经济效益,总收入超过40万元。”骆斌说,育苗大棚闲置期间,全部种植反季节蔬菜,达到“一棚多收”效益。

产业发展兴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实现增收,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体现。“去年,我们给周边北田、任留等红薯种植户全部以最低价让利销售近百万株苗子。”骆斌说,为大力支持村民红薯产业发展,他除了低价提供红薯苗,还积极帮助村民销售红薯,让村民种得放心,在年底有一份稳定收入。

骆斌说,“今年红薯种苗基地成功培育出脱毒薯苗3500万株,它们将被销往全国各地,供上万多亩土地进行栽种,每株按1毛计算,年收入可达350万元。”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