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不负农时不负春 铆足干劲忙育种

2021-03-31 11:46:27   

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雨

时下正值油菜花期。近日,记者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油菜试验田,远远望见一群带着草帽,身穿白大褂的人穿梭在油菜花田。

走进试验田,记者发现,原来是油菜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课题组的徐爱遐、黄镇两位教授带领学生们在地里进行套袋、剥蕾、取粉、授粉、杂交等作业。

“套袋的时候检查仔细了,一定要将油菜结的角、开的花全部摘掉,只留下花蕾再套袋。”徐爱遐一边观察记录油菜生长情况,一边提醒学生们套袋自交时需注意的细节。

徐爱遐告诉记者:“套袋的目的是阻止外源花粉传播,保证同一单株上的花粉传粉到雌蕊柱头上,实现自花授粉也叫自交,从而保持油菜高代自交系材料的纯度。”

徐爱遐指着拿着镊子正在授粉的学生们,向记者讲道:“油菜是成功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三系杂交种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你看,这个学生现在剥的就是雄性不育系,也就是油菜杂交种的母本,雄性不育系自身是没有花粉的,其接受恢复系的花粉(父本)就可以生产大量杂交种。”

置身在油菜田中,随处可见包裹严实、或蹲或站、三五成堆的学生。有仔细选株套袋的,有拿着镊子小心翼翼的剥蕾、授粉的,有拿着笔记本专注记录油菜生长数据的......

“我们所在的试验田有3000多个品系(材料),包括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以及高代自交系和低代改良种群材料等。我校油菜育种主要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近两年正逐步探索利用化学杀雄途径配制杂交种。”徐爱遐向记者介绍,他们育种人的工作就是选择父母本进行鸳鸯配,从中筛选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因此,油菜花期是育种人最忙碌、关键的时期。

徐爱遐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油菜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工作,先后主持培育出陕油16(国审)、陕油0913(国审)、陕油107(国审)、陕油21(国登)、陕油1617(国登)、陕油1011(国登)、靖油1号(省审)等7个油菜新品种。

近年来,伴随国家育种目标提高、科技攻关力度的加强,我国油菜品种在产量、含油量和品质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作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油菜最重要用途就是榨油。由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多并且比例合理,菜籽油被公认是最健康的食用植物油之一。

在粮食安全备受重视的当下,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我国油菜产业现状怎么样?带着疑惑,记者请教了正在试验田指导“洋学生”套袋的黄镇教授。

黄镇教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师从著名油菜育种专家傅廷栋院士。2008年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油菜根肿病以及抗逆机理的研究,创制了多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根肿病的油菜材料,合作选育了4个油菜新品种。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但60%以上都来自进口。受劳动力成本高、油菜机械化水平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加上油菜产值低于人民期望值,从而导致油菜种植面积有所下滑。”黄镇认为种植面积的下滑,会导致后续油菜产业萎缩的问题,我们要重视,确保种植稳定,供给安全。

外媒3月18日消息:据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油世界》称, 2020/21年度全球油菜籽进口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1790万吨,比上年提高180万吨。油菜籽进口增长主要反映出欧盟供应不足,以及中国进口需求增长。

站在科研的角度,黄镇讲道:“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对比去年一号文件,突出了提升两个字(去年为稳定),所以目前我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稳定面积,提升油菜的产值效益,提高产量、种植效益和效率,保障油菜产业持续稳定增长。”

受去年冬季严寒和春季倒春寒影响,今年油菜冻害较严重,黄镇告诉记者,虽不利于油菜生产,但有利于育种家挑选抗冻性较好的材料,淘汰抗冻性差的材料。下一步油菜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课题组将利用抗冻性好的材料进行新品种选育。

(研究生正在进行人工授粉作业)

(徐爱遐研究员正在指导研究生选株)

(黄镇教授正在指导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套袋自交)

(研究生正在进行剥蕾)

(徐爱遐研究员正在向记者讲解油菜花器官特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油菜实验田)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