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印台区“三八红旗手”王静静:走进山沟沟的“女羊倌”

2021-04-02 09:36:15    杨光 通讯员 郭艳婷

605ac249ac7cd8d770d7f67bf077b173.jpeg

在羊舍内忙碌的王静静。

3月8日,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走进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街道王石凹村。山丘起伏,跨梁进沟,“美洋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映入眼帘。这里曾是一个废弃的小煤窑,现如今却成了年出栏商品肉羊5000余只的专业合作社。

“静静自己致富之余,总不忘帮助我们这些穷乡亲,这娃真的是‘活雷锋’!”谈起合作社的负责人王静静,村民郝正吉称赞有加。

2015年,王静静返乡创业,成立养殖合作社,带动全村24人就业,6年来累计为119户305名村民分红21.6万元。近日,她被印台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桑梓情深 回乡创业

1985年出生的王静静是地地道道的王石凹村村民。2004年,王静静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因家庭原因中断学业前往江苏苏州打工。

“在外闯荡的10余年间,我当过电子厂的工人,干过销售,带过团队,搞过管理,开过饭店。虽说收入还算不错,确实是挣了些钱,可终归是给别人打工,缺乏归属感。”王静静说。

因为她母亲曾在甘肃酒泉从事过7年的肉羊养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之她自己有多年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经历,此外,外婆和弟弟也在家乡,所以,她和母亲一合计,最终决定回乡养羊。

2015年,放弃高薪工作的王静静,毅然决然返乡开始创业。

建合作社 带村民致富

2015年4月12日是王静静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合作社的羊场正式开工建设。当推土机轰隆隆启动的那一刻,她抱着母亲,眼里满含热泪。

“我们承租村里的这片地特别不容易,而且光一期建设就投资了近80万元,这是我和家人积攒多年的全部家底。”王静静动情地说。

这一年,抱着孤注一掷的决心,王静静开始创业。同年6月25日,第一栋羊舍建成,首批300只羊羔入圈。当时分工很明确,母亲负责把羊养好,王静静负责跑手续、采购羊羔、对接客商、拓展销售渠道……

“感觉那时候最辛苦的日子就是外出采购羊羔。我在甘肃、榆林、山东等地都买过羊羔,选羊羔、谈价钱,有时候还要连夜装车运输,途中还要观察羊羔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每次都是两三天不合眼。”王静静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了2015年底,王静静的羊场自繁自育600多只羊羔,当时市场价600元1只,当年就挣了18万元。

村民们看着一车车羊拉出去,一车车草料拉进来,那段时间,养羊能致富成了王石凹村村民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事。乡亲们有来咨询的,有来学技术的,也有来务工的,一时间,村里迅速兴起了“养羊热”。

2018年,政府注资8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参股合作社,让贫困户参与分红,大伙儿热情高涨。为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负责人的王静静决定采取“合作社+托管养殖+贫困户”的模式,免费提供羊舍和技术,成本价提供羊羔、草料、防疫药具,无偿帮助村民销售。2018年7月,昔日的贫困户朱明学在王静静的帮助下,通过在合作社寄养100余只羊羔,4个半月出栏,当年收益4万元;曾经的贫困户程志斌,早年因为照顾长年卧病在床的父亲,日子过得很恓惶。在王静静的帮助下,他开启“托管养殖+长期务工”模式,如今每年养羊收入2.4万元,务工收入4.8万元,迈入小康生活。

2020年,美洋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羊舍7栋,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羊5000只,毛收入攀升至400万元。

建立全羊产业链 助力乡村振兴

进入2019年,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王静静注册了“菁馫”牌羊肉,将美洋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商品肉羊送至定点屠宰场宰杀分割,包装成礼盒入驻“832”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获得消费者青睐。

“未来,我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规范养殖技术,发展全羊产业链,如配方草料加工、有机肥处理、有机果蔬种植,实现真正的生态养殖。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其中,助力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一起发‘羊财’,让消费者买到高品质的放心羊肉。”憧憬未来,王静静信心满满。

如今,在王静静的带动和影响下,王石凹街道办事处分别在辖区4个村各建设了1个肉羊育肥点,按照“集中繁育、分散育肥、全民参与、辐射周边”的方针,大力发展肉羊养殖产业,积极申请“三品一标”推动肉羊产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积极创建“陕西省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示范镇”,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的羊产业特色小镇。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