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农业科技报》强农科技示范村——陕西蒲城县龙阳镇东阳村:插上科技翅膀 产业迈进更高附加值

2021-04-06 14:23:00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鉴于此,在乡村振兴中,陕西蒲城县龙阳镇东阳村不仅在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在植入高校智慧“芯片”,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加速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向乡村汇聚。近年来,《农业科技报》社坚持市场导向加速科技下乡,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院、杨凌示范区老科协、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率先在西北五省推出——《农业科技报》强农科技示范村项目,对于产业集中的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报主动作为,派出专家在田间地头把脉问诊,让农民足不出户,享受农业专家面对面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

位于陕西蒲城县龙阳镇东阳村的农业种植产业园开办当初,农民对于种植品种的选择和任务技术都十分迷茫。总共不到百亩的园区,有种大棚樱桃的也有种植大棚杏的,也有种植甜瓜的。,在村上老书记张六三的带领上,他第一个种植的大棚樱桃见了效益,但也出现了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如何能让樱桃早上市、提品质、增产量,获高效成为心头大事。在村上现任书记的努力下和《农业科技报》社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依托农业科技报社强大的强农服务平台打造“智慧种植芯”,种植业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如今,园区也成为了陕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

3月30日,记者来到农业科技报强农科技示范村——陕西蒲城龙阳镇东阳村采访时,现任村上领导的张伟峰正在园区出售大樱桃,忙里偷闲,他说:“他种大棚樱桃也有二年了,以前实在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大棚樱桃咋管哩,看到咱们园区的老书记张六三作务的樱桃效益很可观,大家也就跟着种起来了。张六三介绍说,管理技术根本不用愁啊,咱们村上和农业科技报强农客户端合作了,手机上下载强农APP后,有什么不会的问题就可以坐在家里在手机上向专家提问各种问题呢。”

不知不觉中,从陕西合阳、宝鸡、武功等地慕名来园区参观学习的果农看到张伟峰红得诱人的樱桃挂满枝头时,也都惊奇地问起了,你的樱桃为何成熟比别处能早10天左右啊?早10天成熟上市价格可不菲啊?合阳县白延峰看到张伟峰的樱桃园后,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樱桃树势中庸,叶片绿得发亮,果实均匀,看不到畸形果,果味就是好啊?

“咱们园区的张六三樱桃长势、效益、比他的还好呢,成熟比别人的早,果子基本上每公斤240元卖了10多天。遗憾地是张六三今天有事外出,大家不能亲眼目睹。”面对大家的疑问,热情的张伟峰说:“但我从种植体会来看,这一切得感谢农业科技报牵线搭桥,北京意科乐公司的技术专家梁芝兰高级农艺师全程指导并使用了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李维炯教授夫妇的专利产品复合EM菌剂啊,不但能让树势好、果实硬度好、开花结果成熟早、果个均匀裂果少,而且产量也提高了。遗憾的是我用复合EM系列产品有点晚,只用了一年就有这么好的效果,张六三已经用了好多年了,难怪他的效益比我们的都好。”

采访结束的路上,我顿时感到农业媒体人肩上的重任,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作为传播农业科技为己任的《农业科技报》,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梁方方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海明 党淑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