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5 17:08:26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李煜强
三四月间,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在各地的设施农田里,一幕幕春耕生产的别样景象,绘制出一幅火热繁忙的“春耕生产图”。
图为徐科军正在查看大棚内苗木生长情况
4月13日,记者来到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揉谷产业路看到,虽然阴郁的天空下飘着蒙蒙细雨,但丝毫不影响农户们在田间的劳作。在一座座设施大棚内,有正在为栋青树苗进行拔草的,有正在为海桐苗进行浇水的……不同的棚内,不同的劳作场景,成为这个时节里最美的“春耕影像”。
徐飞正在清理大棚顶部积水
走进其中一座苗木种植大棚内,苗木种植农户徐科军正带着儿子徐飞在棚里各自忙活着,徐科军忙着查看棚里苗木的生长情况,偶尔再拔会草,徐飞正在为大棚清理顶部积水。据徐科军介绍,自己是河南开封人,在杨凌生活已经30余年,也见证了杨凌从一个小镇发展成为我国农业“排头兵”的奋斗步伐。
“早些年打过工,看到杨凌苗木发展的特别好,就开始承包大棚从事苗木种植,今年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徐科军告诉记者,苗木种植不容易,但是通过这几年在杨凌的不断学习,自己也积累很多的种植经验,已经从一个种植“小白”,变成了种植能手。
图为董兵强正在查看苗木长势
也正是今年的苗木管理比往年要忙得多,因此徐科军特意叫回了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徐飞,徐飞也成为父亲的得力帮手。“往年销售,基本在田间地头等待客商来收购,今年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如果能打开网络销售渠道,一年的销售就不成问题。”徐飞笑嘻嘻地说,年轻人嘛!也应该顺应时代。
董兵强正在为灌溉水中加入肥料
顺着揉谷产业路往西走,记者来到了正在灌溉的“新农人”董兵强的大棚边看到,董兵强的目光正紧紧盯着从地头喷出的水,控制着浇灌的量,偶尔再往水中洒些水溶肥,不一会儿,一棚的浇灌任务就完成了。
董兵强告诉记者,自己是西安市周至人,在杨凌从事苗木种植事业也有多年,当下共栽植了13个大棚的苗木,总共有70多万棵,主要销售到附近西安、咸阳、宝鸡等地。“每年春季是苗木生产管理的关键时节,一刻也不能马虎,浇水、施肥、拔草……需要干的活也很多。”虽然累但是看着苗木生长的特别好,心里也踏实。
在陕西杨凌,像徐科军、董兵强一样从事苗木生产销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依托杨凌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常年扎根在基层一线,从事着苗木的繁育与销售,让带着杨凌“农科基因”的苗木走出杨凌,为更多的地方贡献杨凌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