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 14:27:00
席汉初
“犟二爷”的名讳响彻十里八巷,本名姓王名盛,兄弟五人排名老二,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庄稼汉,田把式,今年七十有六。他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二十四节气歌常在嘴边挂,说起种田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经常裤脚边沾满泥土,邋里邋遢。做事固执死板,故诨名为“犟二爷”。
“犟二爷”五大三粗,额头皱纹密密麻麻,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印证着他种田的沧桑岁月。他说话快人快语,身体十分硬朗。春夏秋冬,早出晚归,把三亩多责任田耕耘得风生水起,年年小麦吐穗,稻谷飘香,粮食满仓。
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劝他好好歇息,不要累坏身体。他瞪着儿子吼道:“不种田喝西北风,钱又不能拿来当饭吃。我就是泥鳅的命,变了泥鳅就不怕泥巴糊眼睛。”
顾名思义,“犟二爷”犟得不近人情。有一年,与他同根同族的本家堂侄王小宝看上了他紧挨公路边的一块田地,约有半亩,并私下请风水先生看了一下,名曰是修房造屋、子孙后代发迹的风水宝地。王小宝想从半山腰搬迁到河边公路沿线,既图交通方便,又新建砖房提升生活质量。
他提着重礼,登门求助。“二爷,你看我老房子破破烂烂,又不通公路。这几年打工挣了几个钱,想在当道的地方修点儿房。但找不到合适的宅基地。你公路边的那半亩田流转给我,我用好田跟你调换,再给你补些钱,你看咋样?”“犟二爷”满脸不悦,直截了当的拒绝。“我那一块田是宝叻田,每年打下的粮食足够两个人吃饱。我舍不得那块田。”王小宝出师不利,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了。
王小宝还不死心,多次死磨软缠,甚至愿出3万元补偿费恳求二爷回心转意。但“犟二爷”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一根牛筋犟到底,最后发火说道:“土地是集体的,我只是放牛的。我是金不调银不换,永远守好这块田。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左邻右舍都说“犟二爷”不近人情,不可理喻。甚至儿子埋怨他越老越固执,放着几万块钱不要,守那几分薄田有啥价值。
近几年,村上引导大家发展茶叶、猕猴桃,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一个外地产业大户来到我村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当地20多户村民都把土地流转给他种植猕猴桃。村干部带上大户到他家做工作,要流转承包他的2亩多田。村干部说了一大堆发展产业的好处,“犟二爷”越听越不耐烦,他眼睛鼓起嚷到:“土地都种猕猴桃,没人种粮食,老百姓吃空气,猕猴桃又不能当饭吃。”“我们这里没粮世上有,只要有钱,啥都不愁。”村干部耐心解释。
“犟二爷”死活不动心,仍看老黄历:“我是饿饭饿怕了的,种田是我的本分,不种粮我心里没底”。
当最后一大片的田里都栽上了猕猴桃,格外惹眼,只有居中的那一块田里种植的是水稻,绿油油的,像铺上的地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仓廪足民风淳。“犟二爷”年年种田,积蓄的粮食堆满了仓。粮贩子多次上门收购,他颗粒不买。经常念叨:“家有余粮,心中不慌”。每年新谷收获,他都请人运输几百斤稻谷到碾米厂脱粒,每个袋子装上10斤新米,送给本地家家户户。他牵挂到:这几年好多家没有种粮了,全靠买粮吃饭,每家送点新米,尝尝香味,不忘泥土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