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一粒米的故事

2021-05-18 09:38:00   

民以食为天,吃对中国人来说一直大有讲究。有没有吃的?吃什么?怎样吃?几千年来流传下各种方法,而作为主粮的大米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见证了中国餐桌的变化,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代表和典范。

从稻种选择到培养秧苗,再到最后收割晾晒直至加工成新米,烹饪上桌。餐桌上看似简单的一粒米,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它都不能呈现在我们面前。

庄稼人在地里勤勤恳恳耕作,摸爬滚打几十年,为的就是吃饱穿暖。

人能有多大本事?我不知道。但是当一代又一代的新品种水稻被孕育出来,当亩产300多公斤的水稻产量增加到亩产1000多公斤,丰收地里露出金子般真挚的笑容时,我知道百姓不会再挨饿了。这样的成就不是天赐,而是来源于一个叫袁隆平的老人。而今袁老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其实,人类对粮食的产量一直有着无限的渴望。袁老的梦想蕴含着他对杂交稻品质和产量的不懈追求,因为稻种的优质可以让粮食产量得到保障。

人能有多大本事?我不知道。但当清明时节,闻着泥土的味道看见一台台犁田机在江南水乡翻滚时;当十月的收割机像飞刀一样,在华北平原收割着稻田时;我知道汗水不再是孕育禾苗的必要元素,农民的代言词也不再是辛苦。大型的机械设备替代了镰刀、锄头,大多数人只需要像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的开着各种农业机器按时合理的工作,就可以收获粮食。

中国,一个仅拥有全世界7%耕地的国家却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创造,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餐桌上的一粒米见证了中国农业发展的伟大变迁,也让我们有了对话世界足够的底气。

通过一粒米的生长,我们犹如管中窥豹,看见了科技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继续用我们的智慧书写关于一粒粒米的故事,为祖国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