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科记者菜都行⑤ 卡着尺子种菜!“寿光标准”服务全国

2021-05-20 09:22:00   

山东寿光是“中国菜都”,一直有“全国蔬菜看寿光”之说。如今,除了为全国各地供蔬菜,寿光又开始推动蔬菜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全面提升蔬菜质量标准水平。5月18日上午,“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活动一行,走进位于寿光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以下简称标准中心),了解蔬菜质量标准建设情况。

微信图片_20210520092204

▲位于山东寿光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

寿光“打响第一炮”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成立于2018年7月,是国内唯一的蔬菜质量标准方面的国家级平台。”面对记者,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综合科科长孙明,依然难掩心中兴奋。

质量兴农,标准先行。标准中心这样的“国字号”机构,为何选择落户寿光?

对此,孙明认为,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地和集散地,设施农业起源于寿光,对全国蔬菜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寿光通过大棚“两改”推进智慧产业化、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百姓蔬菜“吃得好、吃得安全”问题,围绕蔬菜产业链条,推动由“种菜卖菜”向“育种卖苗”转变,并不断推动蔬菜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品质”转变。总之就是一句话,寿光“打响第一炮”,打造引领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寿光标准”。

微信图片_20210520092207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综合科科长孙明

标准决定话语权,品牌打造影响力。据孙明介绍,“标准研制+示范推广”,是标准中心的“一号工程”。2019年7月,标准中心发起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2019年12月,标准中心制定的《番茄、黄瓜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农业行业标准通过专家审定,这两项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准中心建成三年多来,在安全、品质、生产技术等方面,制定绿色产品和生产标准,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在发布推广标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技术输出”转向“模式输出”

标准化如同一把“金钥匙”,为寿光乃至全国蔬菜产业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我们种的这个品种的西红柿,就是口感型品种,目前市场零售价就能达到每斤10块钱左右,终端销售价大约在20元左右。目前,我们园区生产的黄瓜、西红柿等高端果蔬日产量在八万斤左右,与2019年同期相比大约提升了15%。”寿光市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运营负责人韩永琦表示,作为寿光市确定的首批5个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之一,该园区立足于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水肥一体化、智能放风、环境自动化调控等技术,并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做到种植全过程有记录,产品销售可追溯,真正实现了蔬菜生产标准的落地生根。

微信图片_20210520092210

▲田柳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运营负责人韩永琦(左)介绍质量标准化管理情况

“目前,标准中心已集成2369条蔬菜产业链相关标准,形成14大类、182个品类的蔬菜标准数据库。编制完成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程,启动16项国家、行业标准和102项地方标准研制工作。”孙明说。通过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设,寿光市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制高点,“寿光经验”“寿光标准”开始上升为“全国标准”。

此外,标准中心还建成了国内唯一的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实验室,在山东、江西等蔬菜主产区认定27个试验示范基地,整链条输出寿光蔬菜标准,实现由“技术输出”向“模式输出”转变,提高了寿光种业研发和蔬菜生产技术水平,以标准化引领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用“寿光标准”定义“中国好菜”

5月10日上午,“2021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鲜食番茄”发布会暨“美味番茄”品质风味专题研讨会,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二号馆举行。会上,“2021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鲜食番茄”揭晓,受到消费者和企业的一致好评。这是标准中心对中央提出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要求的实践探索,更是对寿光构建高品质蔬菜质量标准体系的有力支撑。

标准中心牵头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基地良好农业规范》(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西葫芦、菜豆)6项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标准化技术规范。在标准中心的“神助攻”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潍坊配送分中心落户寿光。

孙明透露,今后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蔬菜品质认定体系,根据消费者偏好和营养需求,实现优质产品精准供给和种苗改良,为蔬菜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支撑和依据,用“寿光标准”定义“中国好菜”。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闫瑜涛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