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09:44:57
父亲教育我们爱惜粮食
■朱乃洲
记得小时候,如果我们兄弟姐妹吃饭时吃不干净饭碗,或者不小心将饭米粒弄到桌上,父亲就让我们把饭米粒捡起来吃掉。父亲不许我们浪费一粒粮食。父亲说,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要浪费粮食,要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种地人是多么的辛苦;更要知道粮食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一两米、一碗饭有时能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父亲为什么如此珍惜粮食呢?有一个让他永远难忘的故事。
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了。有几年,我们农村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作物全面减产。我们生产队的粮食除了上交给公社的那部分,留下来分给群众的已经很少很少。一般每个月每个人只能分得几斤粮食。而且当时吃的是大锅饭,每个队员吃多吃少也不均。有些忍受不住饥饿的队员还挖野菜、抹树叶充饥。尤其是年轻人,几乎每天饿着肚子,还要为集体干较重的体力活。不过,就在大多数人饥饿难熬的情况下,也有少数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就是生产队的干部们——队长、会计、保管员三大领导。因为这几个人掌管着生产队的资金账目和粮食仓库。过些日子,这些人就会找机会开个小灶,能饱饱地吃上一顿大米饭。
有一次,生产队的几个领导嘴又馋了,便碰了一下头约定弄顿饭吃吃。当然,他们是不敢明目张胆地吃喝,一般都是在晚上等人们都上床睡觉了。这天晚上,天刚上了黑影,最后收工回家的刘老爹路过光棍汉张老实家时,看见张老实正在宰杀一只大白鹅。刘老爹马上明白了,这是队里的干部们要开小灶,张老实在做准备工作。
刘老爹回家后越想越气,想到生产队里不少年轻人饿着肚子,干部们却只知道自己吃得快活,真是不像话。他悄悄地去了邻居家,找到李二和陈四两个青年人说:“你们想不想吃顿大米饭啊?”
李二和陈四说:“怎么不想吃啊,我们都要饿死了!”
刘老爹说:“好,今晚就有个机会!”他就把张老实杀大白鹅的事告诉了两位年轻人,并估计干部们一定在张家开小灶。
李二和陈四听了刘老爹的话十分高兴,立即商量怎样才能吃到这顿饭。他们想,如果到张老实家去得太早了,人家饭还没做,发现有人去肯定就不做了,改掉日期再吃。去得太迟了,人家饭吃完了,去也是白去。最好是等干部们都到齐了,饭菜上桌了,然后他们突然而至,干部们来不及隐藏,只好让他们吃饭。
李二、陈四商量好了计划,就乘夜色悄悄地埋伏到了张老实家门前的那条旱沟里。果然,晚上八九点钟的光景,队里的队长、会计和保管员就来到了张家。张老实热情地说:“米饭已经做好了,鹅肉也烀烂了,现在就吃吧!”
队长说:“吃吧,吃吧,天不早了!”张老实一阵忙碌,很快饭、肉全部上桌子了。
就在几位干部动筷子的时候,李二突然推门而入。李二说:“我有事路过这里,真巧碰上你们吃饭,我的肚子也饿了,能不能给我盛碗饭吃吃啊?”
队长说:“不行不行,你来吃他来吃,生产队里这么多人个个都来,哪来那么多饭啊?你回去吧,也不许你到处乱说!”
李二只好退出门外,并把队长说的话告诉等在外面的陈四。
陈四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他大吼一声:“岂有此理,只许你们吃,不许我们吃,砸了张家的锅,让你们吃不成!”说着,他就冲进屋里,双手提起饭锅往饭桌上一倒,然后拿个脸盆走到门外,用筷子一边敲脸盆一边大喊大叫:“大家都来吃大米饭啊,大家都来吃饭啊!”
生产队的几个干部马上吓得溜之大吉。
恰巧,住在附近的正是我的爷爷家。爷爷听到喊声,知道干部们吃喝被人捉了,立即拿个布口袋直奔张老实家。来到张家一看,满桌的大米饭和鹅肉,爷爷立即抢着往自己的口袋里装。当然,李二和陈四早已一人一碗米饭和鹅肉坐在那里吃喝起来了。当时,爷爷是队里最穷的人家,人口又多,平时很少吃上一顿米饭。家里有个十几岁的孩子(就是我的父亲)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生了病。爷爷将抢来的米饭和鹅肉全留给了我的父亲吃了。几天后父亲的病竟渐渐地好了起来。
后来,病好了的父亲上了学读了书还当上了村里的干部。逢年过节,父亲还时常带点礼物去看望当年叫爷爷去弄饭的李二和陈四。父亲说,如果不是当年那顿饭,说不定他早就没命了,还哪里谈得上越来越好的生活呢。
如今,父亲虽然上了年纪,但他看到农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自然灾害越来越频发,也让他忧心忡忡。父亲经常说,别看现在的生活好了,人人天天吃着大米饭,如果哪一天没有了土地,或者突发严重的自然灾害,一下子断了粮食那可怎么办啊?想想过去再想想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粮食珍惜粮食啊。
父亲的话我们永远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