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科记者菜都行⑦寿光小村书写中国新“椒傲”

2021-05-22 11:49:54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古国遗都,史韵斟灌。”这是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牌坊上题写的八个大字。斟灌是夏朝时的一个小国国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相传是4000年前夏朝大禹王分封的12个诸侯国之中的斟灌氏封地,即古斟灌国。5月18日,“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活动记者一行,走进东斟灌村进行采访。

这里就是古斟灌国,四千多年前就已经荣耀了华夏。斟灌古国遗址、禹王庙碑的石刻、古老的护城河,无不在诉说着东斟灌村的悠久历史。然而,地理偏僻、资源较少、工业薄弱的“现实桎梏”,却抑制了这里与更大的世界接轨与融合的冲动和需求。新时代,农村产业如何冲出重围,怎样才能以尊敬和热爱的名义,为这座正在更新绽放的村庄,搭建一个配得起他的前身与后世的舞台?对此问题,寿光市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带领的“一班人”,似乎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参与“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活动的记者观看东斟灌村宣传片

在寿光,种蔬菜到底多赚钱?

“寿光农人年收入 40 万元”——不久前,这样一则关于寿光农民收入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东斟灌村的“大当家”李新生告诉记者,东斟灌村位于寿光市最东边,地理偏僻,也缺资源,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村里的彩椒产业迅速发展,2019 年,东斟灌村带动周边菜农销售彩椒 1.4 亿元,成为了“寿光模式”的样板村。2020年,东斟灌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万元,让东斟灌村如此“椒”傲的,正是这里的五彩椒。

“这个大棚的五彩椒长得特别好,每年的收入也非常可观。一个大棚,一年纯收入有 40 万元。”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介绍。

采光良好、空间很大,大棚内的五彩椒长势很好,一个一个鲜嫩的五彩椒一排一排地长在五彩椒枝杈间。高大上的蔬菜大棚内北边却是一堵厚重的土墙,墙上挖掘机挤压过的痕迹特别明显。在东斟灌村一带,看着并“不雅观”的土墙,在大棚种植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

“土墙看着土,但它在蔬菜种植中却很实用,土墙白天可以吸收大棚内多余的热量,晚上天气凉了,土墙中又会散发出白天吸收的热量。”李新生说,“这是我们村老百姓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从“一村一品”到“一品一区域”,东斟灌村依靠蔬菜产业五菜椒不仅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还形成了以东斟灌村为核心的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许多村民共同致富。这里还响亮地提出打造中国“椒”傲特色品牌。

三个合作社来回答,一个棚如何年挣 40 万元?

东斟灌是如何做到的?

自 2008 年以来,三个合作社的依次创立,成就了这个村的“蝶变”。

五彩椒在东斟灌村有二十多年的种植历史。“全国各地种蔬菜,种彩椒,产量快速上升的同时,市场话语权掌握在了客商手中。”李新生告诉记者,2008年村民种出来的彩椒,卖不出去,也卖不上价。为了解决问题,党支部决定成立合作社,联合种植户,统一品种技术,提高斟灌五彩椒品质。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想种菜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的土地却不够用了。

怎么办?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让有能力有想法的村民都种上地,党支部作出了改变东斟灌彩椒产业命运的第二个决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尹成友(左)站在大棚顶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就是把土地都整理出来,一亩地为一股,村民每人一股,每人年底保底分红600元。其余土地收益的40%二次分红,剩余作为村集体收入。有能力想种地的村民搞承包,交承包费。”李新生介绍,现在全村586户全部参加了土地合作社,一共386户承包土地,建大棚种彩椒,原来的分散经营也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经营。

土坷垃变“金疙瘩”,眼看彩椒效益越来越好,村里的大棚越来越多,村民盖大棚的投入也快速增加。为了解决村民建设大棚的资金短缺问题,第三个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成立,用“闲钱”撬动大产业。

资金互助合作社,就是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存款利息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合作社员借款低于银行贷款利息。资金全部交给寿光农村商业银行代管。

通过这3个合作社创建,东斟灌村的彩椒产业越做越大,品牌越叫越响。

钱有了,人来了,产业后劲更足了

“现在,一个18亩的智能大棚,建造成本价70万元以上,每年纯收入接近40万元,两年就收回成本了。”东斟灌村村民李万庆告诉记者。

有钱赚,看得到希望,村里回来的年轻人就越来越多。“再给我一个选择的机会,我还会回村。”站在一个现代化种植大棚顶,当地“创客”尹成友告诉记者,5年前,他回乡种菜椒,村里优先给他解决了土地问题,还帮助解决资金贷款和种植技术等难题。和他一样的同龄人,村里越来越多。

年轻人建起来的大棚可不只是大,“智慧化”才是蔬菜大棚的发展方向,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等物联网技术,这几年在新建大棚中应用率已达90%。全村共有蔬菜大棚560个,单体300米以上的大棚44个,现代化农业设施投资的比例越来越高。

2019年12月,洛城街道东斟灌村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2020年4月,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有这两项认证“加持”,斟灌五彩椒成了“香饽饽”。 

五彩椒让这个村子年年换新颜。去年新上了自来水,硬化了大街小巷,建起了老年门球场、健身娱乐广场,完工的3栋楼房已分配到户。今年又投资15万元,与周边村联建小学教学楼。就连开了十几年的斟灌饭庄也换了门脸、设了包间,名号更响了。

钱有了,人来了,产业后劲更足了,东斟灌村从一个蔬菜专业村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未来的发展路子越来越清晰可见。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