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天津滨海新区农业科技工作者追忆袁隆平院士:让百年津沽小站稻重振辉煌

2021-05-25 08:50:41    陈西艳 牛婧文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回忆起2016年、2017年拜访袁院士的情景,天津天丰泽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丰泽田”)总经理张见依然历历在目,“袁老非常亲切,谈起水稻、农业充满了热情。”

袁隆平院士儿时曾成长在天津,对小站稻情有独钟,与天津、滨海新区有深厚渊源。

据张见介绍,2003年依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天津分中心,组建了产业化公司——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优质小站稻育、繁、推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在滨海新区指导我国杂交粳稻发展

为了推动天津小站稻及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在袁隆平院士亲自指导和支持下,2003年6月科技部在天津批复组建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2011年12月在分中心基础上批复组建了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袁隆平院士亲自出任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心主要负责粳稻尤其是杂交粳稻关键技术的研发,滨海新区企业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成果转化。

作为2003年天津市政府首位特聘专家,袁隆平院士长期关心小站稻的发展。2005年9月,袁隆平院士出席在天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期间提到:“天津是缺水的城市,应加大研究和开发节水型优质水稻,要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来实现种植面积量的扩大。”(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为推动杂交粳稻快速发展,袁隆平院士委派其得力助手邓华凤博士协助中心华泽田主任带领的育种团队,对限制杂交粳稻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攻关,解决了稻米品质差以及制种产量不高等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系列难题,选育了一批优质特色小站稻品种,其中育成的杂交粳稻良种天隆优619被认定为天津首批小站稻品种,也成为2018-2020年我国唯一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粳稻品种,杂交小站稻品种的应用确保了天津小站稻品牌的种源可控。

2018年4月,在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作为我国杂交粳稻领域杰出农业专家,国家粳稻中心主任华泽田教授与袁隆平院士一起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向华泽田教授询问天津小站稻的情况,并鼓励要勇于创新,为全国人民从吃饱到吃好作出更大贡献。

自2018年《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方案》实施以来,袁隆平院士多次关心小站稻的发展,2018年10月,在天津小站稻推介会上,袁隆平院士发来贺信表示“希望天津将传统稻作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快天津小站稻新品种的研发,把小站稻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天津地方特色,为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2019年10月召开的天津小站稻振兴峰会上,袁隆平亲笔题词“小站稻重振辉煌”,为小站稻发展助力。2020年10月天津小站稻品牌推介会上,袁隆平院士再次亲笔题词“百年津沽小站稻、中国隆平稻花香”,对小站稻品牌给予了支持和鼓励,为小站稻品牌振兴加油。

袁隆平院士心系杂交粳稻发展,亲自推动了全国杂交粳稻大协作,先后安排召开并亲临出席了五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指明了我国杂交粳稻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提出“通过扎实的工作,杂交粳稻一定会成为我国粮食新的增长点,我对杂交粳稻生产实现既定奋斗目标充满信心”。

在袁隆平院士的倡议下,2006年,中心牵头成立了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全国杂交粳稻大协作局面快速形成。2003年至今,袁隆平院士已为中心培养了一批博士后、博士团队,并曾先后 6次到国家粳稻中心天津总部育种基地以及海南三亚、江苏盱眙、河南信阳等育种试验基地指导工作,在指明育种方向的同时也坚定了杂交粳稻育种团队的信心。

天丰泽田核心技术源自袁隆平院士

在指导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的同时,天丰泽田也伴随袁隆平院士水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子课题而生。

“袁老在承担国家总理基金项目——水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时提出了‘良种、良法、良田’的农业发展新理念。我的老师华泽田教授和我受袁老委托,建立课题组,承担1000公斤攻关子课题:稻田土壤修复和植物营养高效吸收技术体系的创制与研究,并于2016年设立了天丰泽田。”张见回忆道,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蚯蚓表面分泌粘液——蚯蚓酶复合物,富含蚓多糖、蚓多肽等多种活性物质,有效提高土壤酶转化效率,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该公司产品金纳尔复酶(Kingpower)应运而生。

2016年和2017年,张见和同事们两次拜访袁隆平院士。“没有任何架子,我记得当时袁老正在处理其他问题,我们稍等了一小会儿,他还向我们表示抱歉。”袁隆平院士一直关心支持天丰泽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鼓励和嘱托华泽田教授、张见及天丰泽田为中国绿色农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得知袁老离去的消息,我非常悲痛。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也将学习袁老的精神,深耕农业科技领域。相信在袁老的精神引领下,中国的农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张见表示,“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是袁隆平院士曾分享的成功秘诀,天隆农业全体将谨记袁隆平院士这八字秘诀,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