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村落宗族文化丛书捐赠仪式暨授誉座谈会在陕西杨凌举行

2021-05-26 18:10:00   


 5 月 25 日上午,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下川口村“朱宗祠堂”遗址,朱氏宗族理事会举行村落宗族文化丛书捐赠活动暨授誉座谈会。

图片3

下川口村地处关中平塬中腹地,位于杨陵区与武功县交界处的漆水河西畔。北邻新石器古村柴家嘴,西与上川口村连畔种地,南与南庄村地界为邻,东与武功县金牛村隔河相望,下川口村千百年来守卫着杨陵的东大门。

延续族谱家规   弘扬家国文化

捐赠现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执行主席朱英华向朱氏宗祠赠送朱熹朱子家训字画,并向朱双宏颁发“世界非遗大会特殊保护贡献奖”证书。

图片1

朱英华表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是一个非政府组织,由美国迈阿密达德学院和中国孔子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于 2016 年。该组织主要宗旨就是活 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全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进程。中国的中医和针灸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双宏是朱氏宗族理事,也是一位中医,多年来,他一直传承和发扬中医,而且代代传承。他同时非常重视宗谱文化,目前我国已把家谱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双宏在这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朱氏祖祠从明朝迄今已有 400 多年,朱氏家族的亲友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个宗亲祠堂和祖谱文化发扬光大。

坚守文脉信念   墨耕村魂村根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走进祠堂,内部陈设简单朴素,干净整洁,大家看到朱氏家族传承完整,为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感到振奋。

图片2

朱双宏向记者介绍:“朱氏家族至今 26世,2000余口人。明朝时修建了朱氏宗祠,清光绪三年翻新,至今402年,由于清朝民国年间的战乱,朱氏的祭祖和宗祠的维修,耽误了276年。”到2016年,由于他在朱氏祠堂居住,就产生了对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种想法,便对老族谱进行校正、翻译、简化,最后编写出《朱氏宗谱续修》这本书。2016 年进行第一届祭祖仪式,之后年年举行。朱双宏说,我们世代从医、耕读,恪守家规,如今我已年过花甲,但我要把村中发生的真切史实记录下来,形成村志《千古风云下川口》和《不朽的辉煌》,还参与整理朱氏族训、朱氏族史。这一本本宗族文化传承着下川口村不朽“魂”和古老村落不老 “根”的精品,均免费赠与他人。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捐赠活动中,朱双宏给杨陵区文体局,杨陵文化馆馆长,下川口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科卫,朱氏宗族理事会朱友友等单位和个人分别捐赠《千古风云下川口》《不朽的辉煌》,还给前来参会的代表和村民赠书。他表示要把这种文化继承下去,绵延朱氏族人的史实,让更多的族人能够认识和了解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图片4

杨陵区文化事业局副局长白跃飞说:“朱姓在百家姓里排行 17,朱氏家训 524 字,朱氏祠堂能一代代传承下来,朱氏族人做了很大努力,也付出了心血,希望这种传统文化能为振兴乡村做贡献,下一步,区文化局将加大对村落文化的挖掘。”     

图片1

2png                                                

杨陵区民俗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 杨陵区申遗委员会和杨陵区文化馆相关 负责人出席活动并讲话。参加捐赠活动 的还有非遗执行主席朱英华及杨陵区民 俗民间文化研究会、杨陵区申遗委员会、 杨陵区文化事业局、杨陵区文化馆、杨陵 区老年书画协会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成员 代表,及下川口村委会班子成员和近百名村民代表。

农业科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党淑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