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我说粮食

2021-06-01 15:18:47   

我说粮食

■辛列奇

题记:粮食,乃人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物质之源。每个人从他(她)出生到寿终正寝,除过婴儿依赖母乳充饥以外,其他所有人的饮食都与粮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所谓:民以食为天。

一、过去

我知道粮食,是我开始吃饭的时候,那时父母都还参加农业社的劳动,听父母说,他们在农业社的食堂里按量吃饭,像我这幼儿和不能劳动的老人每天的食物就只能在家里凑合,常常是父母把他们节减下来的食物拿回一点给我们儿女和老人补充食用。据说有一次母亲在食堂做饭回家时拿了一个她未吃而留给我的一个馒头被农业社的一个委员看见,他不但把馒头收没,还把我母亲狠狠地教训了一通,说馒头是不能随便给人吃的。

我知道粮食的奇缺,并不是我刚才所说的事情,而是父母断断续续所说:因年馑小偷丛生,土匪泛滥,我们小小的村子据说就出现了几个土匪崽子;大凡老实本分的人只能在死亡线上挣扎,因无粮而饿死人的事是司空见惯;我们家穷,大叔父被抓壮丁以后,家里还有两个叔父、两个姑姑,爷爷、奶奶及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和解放那一年出生的二哥。因为没有钱购置土地,更没有钱去买粮食,就靠着老祖先遗留下来的那几亩土地,吃了上顿没下顿地靠吃野菜、树皮和嫩玉米芯过日子,土匪自然是不会到我们家打劫,但小蟊贼的侵入却是有过几次;后来爷爷和我的大哥饿着肚子离开人世以后,父亲才不得不像全国其他逃难的人一样东奔西突,领着大弟弟外出讨饭、打短工、拉长工,直至把大弟弟卖给西山,就是今天宝鸡凤县双石舖大山里的一个大户樊姓人家,我们一家才借着这层关系在樊家打工和来来往往地探亲讨吃,总算救活了我们一家人的性命。因为在山里只要随便开点慌山就有收获,人就不至于饿死。

后来父母又生了两个女儿(小女儿十岁左右因病夭折),过了几年,我出生了。尽管政府每年都有救济粮食,但那毕竟是杯水车薪,永远不能维持我们一家人的生活,父母不得不顺天应时地在那仅有的土地里种些能够多收一点的蔬菜、杂粮。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家大麦、荞麦、高粱、谷子和各种豆类都曾种过。特别对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高粱丰收,妈妈用高粱面做了一回像是面皮一类的饭,把我馋的不知吃了多少,第二天肚子疼得我直打滚就是拉不出屎来。

面对缺粮的问题,父母总是让全家人每有闲暇就去挖草,一是喂猪,二是从猪草里拣一些无异味、好下咽的野草给我们全家人充饥。后来干脆让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没念几天书就回家劳动。以便给家里减轻负担,也好增加一点收入。但在同劳不同酬的男女有别的时代,女劳再多也只是多了些吃饭的嘴,我们一家靠农业社的收入根本养活不了我们,所以父母就早早把三个姐姐不到二十岁就嫁了出去。

三个姐姐的出嫁,虽然说是对姐姐的不公,但对我家来说却是大大减轻了负担。而且,恰恰是出嫁了的三个姐姐救济了我们一家。她们从婆家你拿几个馒头,她拿几斤面粉,或是父亲或哥哥直接去她们婆家借。但往往是只借不还或少还,这样,才使我们一家度日如年地过了一天又一天。

二、现在

自从毛主席提倡大兴水利以来,国家花费了庞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先后修建了有目共睹的各种大中小型水利项目,使祖祖辈辈为粮食而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特别是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实施,给农业注入了新的生机,让农业有了新的发展,把一个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无饭吃改造到有饭吃、能吃饱的时代。

渐渐,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家各有关部门对农业的支持和发展,粮食品种越来越多,产量逐年提高,农村反馈给城市工业的公购粮也逐年增多。但农民是高兴的,因为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预言让他们得到了证实。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姐弟中我之所以能够把书读到高中,最主要的因素就在于新中国的发展让人们有粮吃,虽然说我上高中时每天靠从家里带的高粱、玉米面粑粑,和学校里的玉米糁稀饭、胡萝卜丝果腹,但总让我没有像姐姐哥哥他们那样为吃不饱饭而上不了学。

特别是改革开放,农业科技的进步更让农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家不但先后取消了公购粮和农业税,而且又向种粮的农民给于补贴,使粮食产量成倍增长。食品的多样化更使粮食的结构有了新的变化,人们不再钟情于餐桌上的七碟子八大碗的大鱼大肉,而把过去的杂粮土豆、玉米等农作物重新搬上了人们主食的序列,一些豆类和果疏更受人们青睐。这并不是说人们吃饭的挑剔,而是吃饭的时尚,人们从追求吃饱向吃好和吃出健康转变了。所以,我国的食品更加丰富多样,我国的粮食自给自足已经基本实现。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完全归功于党的领导和社会的发展,试想,要没有国家鼓励开荒种田、兴修水利和重视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实,我们的粮食能有今天的产量,我们的餐桌能有今天的丰富,我们的人民能有今天的安逸。

三、未来

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富裕,这已成为人们有目共睹和不可争议的事实。但正是由于人们的富足和商品经济意识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看看农村,现在在家务农的越来越少,几乎有一半的农村人现在到了城里,粮食问题已初现不容乐观的事实。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我国粮食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不必惊惶,更没必要大喊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用我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饱汉不知恶汉子饥。泱泱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能不全盘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想象,首先粮食的储存是有时效性的,不可能长期保存下去。另外,粮食的生产也有它的阶段性,再加上海平面的升高、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工业用地的逐渐增多,国家可耕土地的减少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及一些不可抗因素的影响,对粮食的重视完全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全中国人谋幸福,不让我们每一个人缺衣少食。

回想我们的过去,看看现在,我深为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而自豪,深为现在的年轻人而欣慰,欣慰他们不为吃饭而发愁,欣慰他们不为粮食的短缺而操心,欣慰他们不为粮食的生产而伤脑筋。因为现在还有着千千万万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农民伯伯为我们的粮食而奋斗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未雨绸缪的道理,倘若有一天粮食出现危机,万一粮食短缺,我们可以想象会是怎样一个局面和食不果腹是个什么滋味,再看看国外那些没粮吃的人们,你们还能像现在这样幸福地生活,还能像现在这样高兴地工作。

我说上面这段话,实际上大都是父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告诉我的。那时我刚二十岁左右,每当在收获的时节,尤其是在夏收的时候,父亲就像布谷鸟一样成天喊着我们算黄算割。他说过去的年馑给他留下了永远难以治愈的病痛,那就是不把粮食顺顺当当地装进家里,他永远睡不着。庄稼汉只有把粮食装到家里才算汉子,粮就是农民的势,只要有粮就有势,这就是粮食的意义。特别是在打麦场上每天下午清扫场里麦粒时,他宁可多扫几圈,也要把场里角角落落的麦粒扫得干干净净,有时我说他八九十岁的人了,费那么大力气为了几颗麦粒划得来吗,他就说我不知道粮食的贵重和饱汉不知饿汉子饥。

现在,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每年所存粮食足以够我们一家吃上两年、三年。那么,不是粮食主产区的人呢、城里的人呢、我们的科技人员和军人呢,他们靠什么生活。所以,粮食永远是我国十四亿人口面临的重大问题,任何人没有理由可以轻视和忽视粮食的生产,否则,就好重蹈我们过去没粮吃、借粮吃的被动局面。

近年来,中央和人民政府面对粮食生产和粮食浪费的问题,又号召人们加强农业开发,提倡节约粮食的“光盘行动”,就是基于粮食对国家的重要和“粮安天下”的道理这一点。

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和“粮安天下” 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微信图片_20210521093054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