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泾阳:聚力“三变”改革 描绘乡村振兴画卷

2021-06-08 10:48:08   

五月的泾阳大地,繁花似锦、草木成荫。位于该县的绿盈盈现代农业园区里游人如织,这座集新型现代农业、乡村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不但为久居城市的人们留住了乡愁与传统,也把打造美丽乡村的梦想变成现实,这正是泾阳县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泾阳县把农村“三变”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决胜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资源要素、盘活项目资金、培育经济实体等措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实现了集体增实力、产业增效益和农民增收益。截止2020年底,全县13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量积累达110290.7万元,经营性资产12507.0万元,非经营性资97783.7万元,资源性资产62.4万亩。

立足组织优势,固本强基激活力

先后出台了《泾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泾阳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实施方案》《泾阳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指导意见》《泾阳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泾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通知》及《泾阳县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等指导文件,明确目标要求、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擘画蓝图。

2020年底,全面完成133个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组织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以及133个村新赋码系统录入和颁证工作;以镇为单位对全县133个村2018年至2020年的集体资产进行清查,建账调账。聘请市级资深农村财务会计专家,对扶贫资产进行确权,建立账务系统、扶贫资产登记卡片模块等。结合《关于印发<泾阳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理规范村级“三资”专项行动的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未收回和流失的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排查,建立台账。

立足机制优势,集中帮扶强发展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牵头的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部门“一对一”包抓村集体经济机制,从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整合涉农资金9235万元,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施农村“领头雁”培育工程,推行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到集体经济组织交叉任职,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实组织保障。按照资金整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投资1080万元,实施了36个村的光伏及充电桩项目;利用350万元国债资金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4个;2019年投资3690万元,实施45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71个村集体经济,2020年投资3865万元,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86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同时,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泾阳实际,彰显地域特色的“总队长”负责制,围绕“一长一图两盘活”工作思路,落实“2+1+X(X≤2)”工作方案,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盘活优质集体资产,稳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立足资源优势,多种经营促增收

“近年来,我们通过项目带动、村企合作、集体入股,引导村民以土地或劳务方式入股,实现村民‘人人有股份、个个有就业、年年有分红’。”泾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姬鹏介绍道。

依托独特自然资源优势,泾阳县采取土地入股、技术培训、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日益彰显。以雅泰乳业为代表的试点项目,大胆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形成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雅泰模式,让农民充分参与并受益,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巨大,成为泾阳县农村改革试点的靓丽名片。荣获国家地理标志的“泾阳茯茶”产业年产值达到4.2亿元。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另外,在全县已登记备案的389家专业合作社、93家家庭农场,已成为该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力军。

集体经济先锋开路,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泾阳县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完善长效机制,夯实发展成果,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新引擎,绘就富民兴村的美丽新画卷。通讯员 姬鹏 赵瑛 记者 王琦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