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喜讯!这两个武农系列小麦品种通过国审

2021-06-11 10:21:00   

眼下,三夏麦收正在进行。从陕西扶风县城关镇郊外豆村农场小麦新品种新闻发布会现场传来消息,由小麦育种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赵瑜研究员团队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武农981”“武农988”通过国家审定。

微信图片_20210611101329

一个小麦新品种在进行推广应用之前,必须获得官方机构颁发的“有效身份证件”,也就是国家或省级种子管理部门颁发的品种审定证书。今天,小麦新品种“武农981”“武农988”的审定,标志着该品种将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

赵瑜站在武农系列小麦品种扩繁田里,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最新国审小麦品种的研究过程,以及该品种在全国黄淮麦区进行区域生产试验的详细情况。

微信图片_20210611101333

金灿灿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微微摆动,层层麦浪涌动着丰收的喜悦。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品种小麦武农981麦秆高约75厘米,特别吸引人的是它超大的麦穗。

武农981小麦的特点就是矮个儿,属于早熟小麦,由于麦秆粗硬,抗倒伏能力很强,同时 这种小麦麦穗的颗粒大,饱满,粒数多,具有高产架构。这种矮秆早熟大穗大粒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将对提高我国小麦综合生产力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611101336

微信图片_20210611101339

“武农981”和“武农988”是赵瑜研究员团队2016年从“08大穗/武农6号”组合中育成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类同生产推广品种的大穗大粒优质高产新优品系中的两种,品系为冬性,秆矮粗壮抗倒力强,株型较紧凑,抗病、早熟、品质好,穗粒数52以上,千粒重55克左右,按期优化产量构成,栽培上将亩穗数控制在17——24万左右,在群体小、确保个体良好发育的条件下,发挥其固有的大穗大粒优势,主攻穗重,产量水平将会有突破性提高。

微信图片_20210611101347

6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432号—2021年小麦品种审定公告,“武农981”“武农988”等154个小麦品种业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

微信图片_20210611101349

扎根豆村农场60多年,赵瑜研究员先后培育出“武农132”“武农99”“武农148”“武农986”“武农6号”等九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80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50多亿元。这是突出杨凌示范区小麦高质量发展,突出端牢国人饭碗的“杨凌担当”, 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审定编号:20210154

品种名称:武农981

申 请 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育 种 者:赵瑜、赵存德、刘江梅、党战平、师格宁

品种来源:武农6号/08大穗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0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灰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5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穗层较整齐,落黄好。穗形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24.7万穗,穗粒数54.4粒,千粒重55.9克。抗病性鉴定:感纹枯病,中感赤霉病、叶锈病、条锈病,高感白粉病。

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91克/升、812克/升,蛋白质含量14.5%、14.5%,湿面筋含量31.4%、34.6%,稳定时间6.0分钟、3.8分钟,吸水率62.5%、64.2%,最大拉伸阻力229 Rm.E.U.、280Rm.E.U.,拉伸面积57平方厘米、7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7-2018年度参加特殊类型品种自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8.4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7.2%;2018-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20.1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10.1%;2019-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5.5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10.9%。

栽培技术要点:建议高水肥地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亩基本苗17万-24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20210153

品种名称:武农988

申 请 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育 种 者:赵瑜、赵存德、刘江梅、党战平、师格宁

品种来源:武农6号/08大穗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1.1天,比对照周麦18早熟1.9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灰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0.5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落黄好。穗形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亩穗数25.3万穗,穗粒数52.1粒,千粒重52.8克。抗病性鉴定:感纹枯病,中感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高感白粉病。

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95克/升、806克/升,蛋白质含量14.3%、14.4%,湿面筋含量30.8%、33.1%,稳定时间5.2分钟、4.1分钟,吸水率63.7%、64.0%,最大拉伸阻力266 Rm.E.U.、289Rm.E.U.,拉伸面积64平方厘米、7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7-2018年度参加特殊类型品种自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5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4%;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600.1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5%;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5.0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9.0%。

栽培技术要点:建议高水肥地种植,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亩基本苗17万-24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农业科技—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李煜强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