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一粒粮食一滴血汗

2021-06-15 10:06:21   

一粒粮食一滴血汗

■刘公

记忆中的六七岁吧,那天酷热难耐,阳光火一般烤在人的身上。露天里不超过5分钟,你就会面颊通红。那天是个周六,下午不上课,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放下书包,就投入到拾麦穗的队伍中。

那是个靠天吃饭的岁月,那是个缺乏粮食的时代,每到青黄不接的春天,农场里几乎家家户户都闹饥荒。所以,大家把粮食看得异常金贵。一片红薯皮、一碗豆腐渣、一个花生壳、一颗南瓜籽都舍不得丢掉,一到做饭时间,棉籽油的呛人味道在农场上空肆意飘荡。想吃菜籽油,只有过年时才发给每户半斤的油票。那时候,能站在蔬菜公司的门市部卖菜,是很多人羡慕不已的。

那年代的夏收,全靠人工用镰刀收割,然后打捆用千担挑到麦场晾晒。打捆和挑担中,就会遗漏些许麦穗。我们捡的麦穗,两斤记一个工分,可能值五分到一毛钱。虽说微不足道,但多少能给家里点补贴。我用最快的速度,跟同学们分抢麦穗,麦田里、田埂上、路旁,我们像老鹰在空中寻觅野兔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麦穗。汗水不时地糊住双眼,我不停地一边擦拭,一边奔跑着寻找麦穗,等捡完麦穗,准备给记工员过秤时,我的鼻孔突然出血,堵上鼻孔,血从喉咙里往外冒。我连忙去水塘边浇凉水,猛拍后颈脖子,但仍然止不住。我爸妈吓坏了,赶紧把我抱回了家,血很快染红了地面,快接近筛子那么大的时候,我感觉生命到了尽头,很快啥都不知道了。

我昏迷的那段时间,不知我爸妈是怎样度过的。

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我在家人和邻居们的叫喊声中,才慢慢苏醒过来。当时感到嘴里有微甜的苦味。后来才知道,隔壁的四奶奶看到我不省人事,赶紧去田埂边挖刺根牙,用其根砸出汁,熬红糖水给我嘴里灌,才止住鼻血,同时用凉水擦拭我的额头和前胸,我才慢慢从鬼门关爬了回来。

为了粮食,我险些丢了性命。

长大后我参了军,全国的粮食依然不够吃。我们军队的伙食中,每月有百分之四十的杂粮,钢丝面、发糕、红薯等也是我们的主食。从当班长、排长到副参谋长,我每到一地,都不忘给官兵们讲粮食的重要性,到连队检查工作,都习惯性地看看猪食桶,看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一次去特务连检查,发现猪食桶里有七八个馒头,我立马对连长和指导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亲手一个个捞起来,问他们怎么处理,他俩说我们有办法。我就坐等他们的办法。他们让炊事员把馒头洗干净,切成碎片,用葱末全部炒在一起,让全连官兵分着吃了。官兵们吃完后,我借机即兴讲了话:同志们,粮食是我们的生命保障。唐代李绅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形象地道出了农民从种植到收获粮食的艰辛过程。红军长征途中,没有粮食吃,为了活下来,官兵们吃过水煮的皮带和皮鞋。我们这白面馒头,是全国的工人和农民瘪着肚皮给我们省出来的……今天的炒馒头,本应该给扔馒头的人吃,但连长指导员执意让大家都吃了。也好,这对大家都是一个生动的教育,让大家知道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这件事,团长知道后,在全团发了通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我多次去特务连检查,再没有发现猪食桶里有馒头的问题。

作者简介:刘公,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会长、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咸阳文学院院长,已发作品300多万字。

微信图片_20210521093054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