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5 15:49:17
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坚持“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发展模式,将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产业链上,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大批有干劲、会干事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青岛即墨区移风店镇上泊村的朱念森就是其中的一员。
时下正值葡萄成熟季节,在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上泊村的青岛绿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葡萄大棚里,一眼望去,一排排深紫色的葡萄藤上挂满了果实。
“五一假期开始葡萄就进入成熟期了,每天从各地来采摘的客人络绎不绝,我自己的葡萄棚里一天就能接待70余名,按每人30元一斤的采摘价格计算,仅采摘一项,一天就能收入2000余元,大多数客人还要买一些回去赠送亲友,每天的总收入可达3000余元。”朱念森高兴地说。
据了解,朱念森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干技术人员学习葡萄种植,后来逐渐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后,决定自己开始创业种植葡萄。刚开始,朱念森每天早上5点就会到自家的大棚内查看葡萄的生长情况,有时候忙,饭都得在棚里吃。冬天温度较低,需要为葡萄藤烧锅炉供暖,朱念森晚上烧完锅炉干脆就直接睡在大棚里。通过几年不断地学习摸索研究,朱念森逐渐从葡萄种植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种植的葡萄长势喜人,收入也开始逐年增加。
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2010年,上泊村党支部响应移风店镇党委的号召,牵头成立了青岛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朱念森担任理事长,带领社员到莱西、平度大泽山等地取经,学习葡萄种植新技术。
据统计,青岛绿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有16个葡萄棚,根据葡萄发芽、开花、结果等不同的生长阶段,朱念森适时控制好棚内的昼夜温差,土壤里不用化肥,用的都是上泊村沼气站产出来的有机肥,结出来的葡萄肉质紧实,甜度特别高。现在每个棚能产7000余斤,更有来自城阳、胶州等地大客商主动上门来进货,一个棚的利润能达到10万余元。
“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的葡萄种植产业现在具有一定的规模,给我们带来的效益也相当可观。下一步,我准备多学习一些先进的知识技能,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希望带动更多村民一起种葡萄。”朱念森说,移风店镇将针对葡萄产业,继续引导种植户提升种植技术,提高果实品质,同时拓宽销售渠道,把自家大棚种植的葡萄远销出去,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