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7 09:36:00
通讯员 王毛生 全媒体记者 杨宇航
“科学计算耕地、化肥、种子、农药等成本,种粮打擂赛过老子,这都是科技带来的高产量!”王伟伟告诉记者。
一位是种地“老把头”王建国,一位是新型农民王伟伟,父子二人比试种地,谁更胜一筹?近日,说起父子二人比试种地的事,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秦庄村的王建国说,科学种地不能只落在口头上,要落在实际上。
王建国今年59岁,高中毕业后一直种地,是周边有名的种粮老手,后来还开了一家农资商店,并流转了300亩土地种庄稼。
王伟伟今年30岁,于河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后,帮父亲打理农资店,用四五年时间将其发展成大型农资批发超市,业务覆盖周边县区。但在种庄稼上,王建国从不让王伟伟插手。王伟伟偶尔建议父亲科学种田,王建国都是满脸的不服气。
说的多了,王建国便提出:“咱家的地咱俩各种一半,比比谁的产量高!”6月2日,在秦庄村地头,王建国郁闷不已,他比赛输了。
150亩耕地,同样的麦种,天天都去地里侍弄庄稼,每亩地还比儿子多施15斤化肥,但总产量比儿子少打了30000多斤小麦。
“伟伟,地一样,种子也一样,俺施的化肥比你多,投入的精力也比你多,为啥产量没你的高呢?”王建国不得其解,问王伟伟。
“爸,老套路不行了,要科学种田,庄稼才能丰收。”王伟伟说。
“优质种子、一喷三防,俺咋没有科学种田了?”王建国追问。
“种地就像养孩子,要营养均衡。吃少了营养不良,吃多了不消化。测土配方施肥,缺啥补啥效果才好。”王伟伟说,“你的地施肥过多,小麦前期旺长,所以倒伏的多,产量肯定要降低。”
看着父亲若有所悟,王伟伟继续说“:另外,我种麦前深耕了土地,不但能提高土壤的保水性、保肥性,还有利于小麦根系延伸扩展,吸收充足的营养,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产量。”
“虽说经验大似学问,但科学的力量还是大。忙一辈子,不如学一阵子,以后还是得多学习,科学种庄稼。”王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