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山村中的“美丽经济”

2021-05-26 16:20:00    方敬尧

5月12日清晨颇有些寒冷,郭帮全扛着锄头出了门。在门口,一辆皮卡早已等候多时。人到齐后,皮卡便顺着山路蜿蜒而上。放眼望去,紫色、白色的芍药花散布在周边坡地上,星星点点,将山坡装点得生机盎然。

在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长沙铺村,跟郭帮全一同来芍药园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

长沙铺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周告诉记者:“我们村海拔较高,特别适合芍药等一些中药材生长。可原来村里只有几户零星种植芍药,产业不成规模。在2018年外出考察后,我感到建设芍药产业园非常符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于是,当年长沙铺村就开始建设芍药产业园。

从2018年9月起,郭帮全就在芍药园工作,芍药的施肥、除草等技能他样样会。7时30分左右从家出发,下午6时结束一天工作,郭帮全每天可以获得100元工资。面对这份离家近又稳定的工作,郭帮全笑着说自己也成了“上班族”。

“原先在村中我常去放牛,那时我的5亩坡地里只能种玉米。一刮大风,玉米就会被吹倒,收成会受到很大影响。以前除了留够全家人的口粮外,剩下的玉米我会顺便做点烤酒。”郭帮全告诉记者,现在他已将坡地流转出去。

与郭帮全不同,余金林是骑摩托车来芍药园务工。家住长沙铺村二组的他,骑摩托车过来也就是10分钟的事。在园区内,余金林干的活儿更有“技术含量”。“平时我主要负责为芍药喷洒药水,确保每株芍药都能健康生长。”余金林说,现在自己每天可以获得120元的收入。

就近务工,定点上下班,余金林与郭帮全的生活,是许多长沙铺村村民生活的缩影。

李仁周几乎每天都会来芍药园看看,观察芍药的长势、规划种植区域,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芍药的多种价值,让美丽风景能转化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经济”。

站在芍药花海中,李仁周指着远方说:“当时规划的是芍药能成片栽植的地方就成片栽植,不能成片栽植的地方就采取点状布局,这样显得错落有致,有更好的观赏效果。”

谈及未来发展,李仁周很有信心:“今年计划新栽种150亩芍药,同时还将扩大重楼等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在长沙铺村打造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未来要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建设康养民宿,让大家能有更多的增收渠道,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